校醫皮青年

專欄·三人行

作者:陳漢南

校醫皮青年姓皮,但卻不是青年,他的大名叫皮有誌,是山東人。解放前他是國民黨的少校軍醫,勞動改造兩年後,就被發配到四川開州中學當了校醫。他的醫術精湛,很受大家歡迎,縣人民醫院遇到疑難雜症,往往派人請他去指點。

皮有誌是從美國回來的留學生,一身洋派,愛穿西裝,在那個“黑白藍灰”的時代,皮有誌的到來就像鳳凰落進了烏雞群裏一樣亮眼,又像一道春風蕩漾了姑娘們的心。她們以談論皮有誌為時尚,以能認識皮有誌為光榮。皮有誌也來者不拒,但是,他卻從不肯和她們談婚論嫁,問他原因,他總是嘻嘻一笑,說:“弱水三千,哪能隻取一瓢飲耳?”

幾年下來,有人說皮有誌交過的女朋友不下百人,這下他好色的名聲就讓姑娘們卻步了,而且更奇特的是,皮有誌不僅女朋友多,還喜歡逗小媳婦兒。特別是看到漂亮的小媳婦兒,他就會興奮,一定要靠過去搭訕:“哎呀,誰家的媳婦喲,讓我瞧瞧。”

小媳婦兒們在這個時候往往是不知道怎麼應對的,有的羞紅了臉,有的抱著孩子就跑,邊跑邊罵:“你個二流子,皮二流子。”

皮有誌看著逃跑的小媳婦兒,很是得意,還哈哈大笑。他為這還挨過打,但久了,大家發現,他也隻是說說笑笑而已,就不和他計較,但“皮二流”的綽號卻被喊開了。

皮有誌也有難得的清閑時候,就養了兩隻老母雞。皮有誌養雞,本來就是件稀奇事,但更稀奇的是他將黨參、當歸等中藥打成粉,和在雞食裏喂雞。他還自有他的一套理論,他說:“當歸、黨參雖然大補,但,是藥三分毒,補得不好,就適得其反。我讓雞先吃,它吸收藥毒轉化成營養,我再吃蛋,就隻有補沒有毒了。”

這事被人告了密,把他抓去問話,理由是用那麼名貴的中藥喂雞,一定是貪汙。後來查賬,當歸、黨參,皮有誌都是掏了錢的,雖說屬於私人財產,但人都舍不得吃,他卻有錢買給雞吃,浪費是一定的了。毛主席說過“貪汙和浪費是極大的犯罪”,便讓他遊了兩天街。放他回來那天,幾個紅衛兵頭頭也跟來,叫皮有誌把老母雞燉來吃了,他們一邊喝著雞湯,一邊批評皮有誌,說:“你也是太資產階級了!”

時間一晃,皮有誌就退了休,但卻還是孤身一人。有小孩喊他皮爺爺,他總會堅決地糾正說:“不可以喊爺爺的,叫叔叔!”

有和皮有誌年齡相仿的喊他“老皮”,他也會認真地糾正說:“喊小皮就可以了,我還沒有結婚,不可以老,按道理我應該還是年輕人呢!”

大家覺得退了休的皮有誌更有些不可理喻,就幫他找原因,分析來分析去,最後一致認為他主要是年輕時打仗,受了刺激。

皮有誌不服老,大家覺得那就叫“皮青年”吧,雖說有調侃之心,其實更有敬佩之意,因為皮有誌的醫術在他退休後更讓大家佩服。皮有誌對“皮青年”這三個字也十分滿意,他說:“我就是要青年一生!”

八十年代初,中央落實政策,皮有誌是起義人員,屬於解放前參加革命工作的老同誌,漲了工資還要給他分房子。皮有誌開始時不要,說住平房最好,後來聽說是黨的政策,就同意了,但卻堅決要求住二樓,他說:“據我研究,樓房最不安全,二樓,逃跑速度最快。”

他極不情願地住進了樓房,但卻從來不上陽台。萬一必須上陽台,他也是要一隻腳踏在門裏,另一隻腳才肯跨出去。他說:“陽台是懸起的,萬一垮了,我還有隻腳在屋裏。”

皮有誌年齡越大,警惕性越高,他還經常提醒身邊的人,說:“同誌們,我們稍不留意,敵人就偷襲過來了。”

於是,他加固了他的大門,任何人都不得進入他的領地。他要出門,也必須先爬上氣窗,悄悄觀察,確認是否安全。

2002年,皮有誌八十歲生日,統戰部長帶著一班人前來慰問,稱皮有誌為“皮老”。皮有誌打著哈哈說:“我確實不老,我是皮青年。”

皮有誌的話逗笑了在場的所有人,他又接著說:“我這輩子,要感謝政府、感謝黨,是黨的寬大與厚愛,我才過得這樣衣食無憂。”

滿屋子的人都點頭,覺得皮有誌老是老了,但神誌還是十分清晰的,都為他高興。皮有誌停了停,接著說:“但是,我還是有個遺憾……”

一聽說有遺憾,前來慰問的人都靜等著下文,部長說:“皮老,您有什麼要求盡管提,我們……”

皮有誌揮揮手,阻止了部長,說:“四八年啊四八年,那場仗啊打得昏天黑地,我啊正搶救傷員,突然,飛來了一枚炮彈,轟的一聲,就把我的樹樁樁啊,炸沒了……”

部長一愣,想笑,卻笑不出來,他似乎一下子就理解了有些怪異的皮有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