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大人稍作停頓,大概是這一部分內容暫告一段落。就在大家都做好了下課的準備的時候,父王卻突然問道:“博兒,朕許久不曾問過你功課了,你是朕的長子,當對諸位弟妹作表率才是。”
“謝父王關懷,兒臣明白,請父王問課。”南宮博看上去頗為平靜站起來,看樣子是胸有成竹的。我偷偷看了一眼王後,看南宮博的眼神充滿自豪,想來他們母子也是一直在等在父王麵前出風頭、討父王歡心的機會吧,畢竟南宮博尚未封為太子,大皇子和太子的地位可是大不相同的。
父王問了幾個書本上的問題,南宮博皆對答如流,看來真是下了功夫的。父王雖未開口誇讚,但也頻頻點頭讚許,一旁的王後也喜上眉梢。父王放下書本,突然問道:“邊陲之城多為兩國之民雜糅而居,棄之,必危於國,然則得之,又多有不穩。依你之見,何以穩之。”
聽到這個問題,南宮博稍微一愣,顯然,這種書本之外的東西他並沒有事先準備,但他還是很快鎮定下來,回道:“兒臣以為,既為保國安,邊陲之城不可棄之。若要穩之,其一,當派駐重兵於城外,乃可內防投敵叛國,外防敵國侵襲;其二,當於城中嚴肅法製,嚴懲罪犯,殺一儆百,以安民心。”
聽到這裏,我連忙抬頭看了看父王的反應,這個南宮博也太“鐵腕”了吧?父王沒做出什麼表情,隻對我們說:“你們可同意博兒的看法?可有其他見解?”
眾人皆啞然,一時間屋裏安靜到能聽到呼吸的聲音,每個人都正襟危坐。
“謙兒,你怎麼看?”
“兒臣駑鈍,願聽父王賜教。”二皇兄南宮謙是個溫和保守的“老好人”,從來不出頭,在我看來是有些懦弱,不知是不是深藏不露。
“那麼,韌兒,你覺得呢?”
“兒臣以為大皇兄所言極是!武力強,則強天下!”三皇兄南宮韌尚武,也多次征戰,立過不少戰功,對於“武夫”來說,武力自然是最好的解決辦法。況且他的母妃芸貴妃是王後的表妹,所以他跟南宮博自然親厚些。
“佑兒,你也是這麼想的嗎?”
我看著佑哥哥的表情,再加上我對他的了解,他是不可能認同大皇兄的見解的。但與在場的所有皇子相比,他沒有母妃,而且他母妃生前位分也不高,所以他的地位是最低的,即使有不同意見,也不便公然言說。看出他的遲疑,我想也沒想就衝口而出:“父王怎麼不問問凝兒?凝兒也想說說自己的看法呢!”
“哦?凝兒也有看法?”
“凝兒不得無禮,怎可打斷陛下問話呢?”王後出言嗬斥道。
“是凝兒魯莽了。”
“不礙事,凝兒,既然你有自己的看法,不妨說出來給朕聽聽。”
“是,父王,凝兒淺薄愚見,還請父王和諸位皇兄、皇弟不要笑凝兒呢!凝兒認為加強駐兵、嚴肅法製固然重要,但隻是治標而不治本。若想真正穩固這樣一座各族雜糅而居的城池,必要實行仁德之政,使臣民真正信服,有歸屬感,才能得到真正的穩定。”
“仁德之政?”父王沉吟道。
“什麼仁德之政?不過婦人之仁罷了!”南宮韌不以為然的說道,而南宮博則麵部改色,依舊微笑著,隻是臉色有些微紅。
“凝兒,你詳細說說。”父王沒有理會南宮韌的話,接著說道。
“是,父王。凝兒曾聽過‘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而人民就恰如這水,切不可低估民眾的力量。嚴苛的法律自然能約束人民的行為,但別忘了‘官苛則民怨,民怨則國危’,所以,唯有‘德政’二字,才是治國的不二法門。有一個愛民如子的君主,能憂民之所憂、樂民之所樂,讓人民真正過上好日子,人民又怎麼會想要叛逃到別國去呢?人民最想要的無非是安居樂業罷了!”
待我說完,整個修德堂一片鴉雀無聲,父王沒有說話,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我突然有些後悔自己的魯莽,是不是我說的太過了。南宮博的臉色明顯由紅轉白,站在那裏略顯尷尬。
“那麼,你認為‘民’到底有多重要?”父王看著我問道。
我心中忐忑不安,但最終還是把心一橫,說道:“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我話音剛落,隻聽到周遭響起一片倒吸涼氣的聲音。
【小溪留言】最近忙瘋了,十一七天都沒閑著,裝修的人傷不起啊。。。好不容易抽空寫了一章,大家多包涵哦!謝謝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