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水植物景觀段:在大攬崗北麵,選擇沉水植物進行種植,營造沉水植物景觀段。例如選擇苦草、穗花狐尾藻和竹葉眼子菜等沉水植物。
浮水植物景觀段:在文化長廊中緊鄰沉水植物區的地段,選擇浮水植物進行種植,營造浮水植物景觀段。例如選擇鳳眼蓮、大藻、紅蓮、睡蓮、王蓮等浮水植物。
挺水植物景觀段:在文化長廊中緊鄰浮水植物區的地段,選擇挺水植物進行種植,營造挺水植物景觀段。例如選擇蓮、慈姑、水生美人蕉等挺水植物。
森林沼澤景觀段:在靠近仙果園一側,選擇水生木本植物進行種植,營造森林沼澤景觀段。例如選擇水杉、落葉杉、池杉、濕地鬆等濕生植物。
3.3.5 水中幽徑。禾花水道是一條連接仙女湖、中心湖悠長幽靜的水麵,規劃在兩岸建設一條寬8~15m的水杉、落羽杉、池杉、垂柳等喬木林帶,林下用濕地植物進行綠化點綴,悠悠小船穿過開開合合的湖麵,讓遊客走入如仙境界。
3.3.6 完善裏湖濕地生態。裏湖又名紅蓮湖,其周邊的湖岸綠化相對較為豐富,但淺灘濕地植物依然不足。規劃利用清挖出來的淤泥於桂苑碼頭兩側和對岸臨壑亭兩邊營造灘塗種植蘆葦、旱傘草、
再力花、水芋、菖蒲、菱角、茨實等濕地植物。
在紅蓮橋頭兩側以及蓮舫餐廳北側均回填淤泥形成以水邊水深20cm並向外延伸8~20m,平均水深為40~50cm的淺灘,並於其上種植荷花以恢複荷香映月之景,正紅蓮橋之名。
在裏湖北側原有水杉林處推土營造自然灘塗和小島,並於灘塗上種植水杉、風車草等濕地植物,豐富水杉林的層次。此外還於對開湖麵營造小島麵積約為200m2,上麵種植黃槿、大葉榕等耐濕樹木,在美化環境的同時還給裏湖湖麵生長的野生禽鳥創造一個安全寧靜的棲息繁殖環境。
3.3.7 營造外圍景觀防護林。景區與城區緊密相連,城市建築的影響致使景區失去了一流風景名勝區應有的幽靜感,景觀太過於祼露,讓人一覽無餘。規劃於波海湖北岸、星湖西堤、中心堤、景象堤(岩前村)、石牌堤(石牌村)種植疏朗與緊湊結合、富有變化的景觀生態林,在美化景區的同時亦起到調和城區、景區結合部的作用。切莫營造生硬平滑的湖岸線。
3.4 植物專類園營造
七星岩景區作為一個毗鄰城市以自然風光為主的景區,在城市邊上卻坐擁城市稀缺的山、水、綠地。山水為主、綠地為輔是多年來綠化建設乃至是整個景區建設的一個誤區,其實植物也可造景,更可以成為主角。而結合景區實際於犀牛崗東側沿岸栽植濕地植物,建設濕地植物專類園,在犀牛崗依山而建嶺南植物專類園,在東門入口側建設山櫻、茶花專類園;通過擇地造園把相同科屬的植物栽植在一起並配以簡單科普介紹。這樣既可以新增景點,豐富景區遊覽內容,還可以寓遊於教,向遊客傳播植物科普知識,可謂一舉兩得。
參考文獻
[1] 許石丹.園林攬勝[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6.
[2] 濕地的生態性質、分類和定義.環境生態網.
[3] 陳學年,郭玉娟.廣東肇慶星湖仙女湖區水生植物的演變[J].湖泊科學,2005,17(4):334—339.
作者簡介:唐師雅(1977—),女,廣東雲浮人,供職於廣東省肇慶星湖園林建設管理所。
(責任編輯:周加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