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本是草長鶯飛的日子,因旱災,多處是幹涸的裂塊,有的裂縫甚至能容下一條腿,走個路都得提心吊膽的,望著腳下,一刻一不敢鬆懈。
地麵上寸草不生,唯有得的植物,是幾株孤零零的枯木。有的地方風吹動塵土追隨,有的地方風吹過隻留耳中的簌簌風聲。
路上饑民亦不似旅人那般所說,密密麻麻,對路過的旅人雁過拔毛般大肆搶劫。
自從******下旨搜尋誥命夫人代太後為國祈福,不到五日便聚集了二十名誥命夫人為國祈福。據說,佛祖被眾夫人的誠心所打動,於夢中告訴夫人們水源在何處。陛下大喜,忙派人去尋水源,因先前******罷黜了許多官員,又氣惱他們辦事不力不想輕易饒恕他們,於是乎,從國子監挑選出多位出類拔萃的寒門學子封他們為欽差,派照佛祖給出的地點尋水源。他們幾人不負眾望,短短幾日,便搜出幾處水源。聽說佛祖又斷斷續續地托夢於眾夫人,各處水源接二連三地被發現。
搜出水源後,******便立即安排引水灌溉,饑民們聽說有水了,立即精神煥發,忘卻病重饑餓之身,如保家衛國的戰士,雄赳赳氣昂昂地奔回家園。
白夫人一行人如約到達與商隊約定的客棧時已是晌午,眾人飽食膳食,又購置裝載大份幹糧,休息片刻,便整裝出發。
路途漫漫,衡璣望著兩眼黃禿禿的土地,甚覺無趣,依偎在楊淑瑃懷裏,倒頭便睡。楊淑瑃倒是時不時掀開車簾看看外麵的景色。
從京城到客棧的路途,無一處是綠地,連一抹綠都未曾見到。地麵除了禿就隻有偶爾會看到的幾根毫無生氣枯草,有風時會搖幾下,沒風時便趴在地麵。
行了半天的路偶爾會見到幾個衣裳破舊,像是用陰溝水泡過的,遠遠的散發著酸臭味,蓬頭垢麵的,像是挖煤的。說挖煤的是抬舉他們了,挖煤工人有的是力氣,他們還帶著有氣無力,走一步歇兩步的衰弱。
商隊害怕招賊惦記,雖然雇傭了鏢局的高手,為了以防萬一不被大量饑民盯著,隻給路上乞者不多的一些剩飯剩菜。
··············
昨日到了宮中後,太後見了柔太妃滿是激動,在宮中,太後地位崇高,沒人能和她說句知心的話,見到時隔多年未見的共患難的柔太妃拉著她的的手說了半天的話。眼見到了用膳時辰,太後吩咐身邊的女官,道:“備一桌國宴標準酒宴。”
這是要在宮中設宴盛情款待。
柔太妃忙推辭道:“娘娘不可,現如今旱災嚴重,民不聊生。不可因我一己之私,貪圖享受。讓娘娘背負了驕奢享受的罵名。”
太後稱柔太妃為妹妹,柔太妃因自己為宮女出身,身份卑微,至今未改口,一直稱太後為娘娘。
身邊的女官李茉兒細細品著太後的顏色,道:“太後您聽聽,這才是您的好姐妹,哪裏像宮裏的幾位太妃太嬪,來您宮裏呀,一張嘴從早上說到下午,無非是宮份(後妃的零花錢)不夠,定額(實物工資)太少。哪像太妃為太後您著想過?”
因旱災,******身為百姓之主,以身作則,勤儉節約,消減後宮開支。將省下來的銀子撥給災區救急,隻是******不知,這銀子具體用在哪兒了。
太後笑道:“哪裏像她說的那樣,不過是幾人聚在一起說說笑笑罷了。妹妹來一趟京城不易,不過是一桌宴席,誰敢多嚼舌頭。妹妹安心享用便是。”
時至今日,太後亦不需要逢場作戲。宮中養老的太妃太嬪們確實有生活不的好,來太後這兒訴苦的,恩求些賞賜,好改善生活。太後看著曾經仗著先皇寵愛的妃嬪們連自己這個皇後的麵子都敢撂著,如今為了點蠅頭小利,在宮中上演你拖我打的好戲,博自己的歡喜。心中的怨恨頓時一消二散。
李茉兒不過拐了彎子說出事實,柔太妃跟太後混了這麼多年歧視不知太後的厲害,後宮的妃嬪們沒了皇帝這尊大佛,在後宮裏隻能算宮中旮旯裏的一掊塵土。這些後妃不算柔太妃,她傍的大佛隻有太後娘娘。
隻見柔太妃鼻子一紅,兩顆晶瑩的淚珠滑落,她自知失禮,立刻拿起素色的帕子蜻蜓點水般擦去淚水,道:“娘娘,您對我太好了,來生我做牛做馬也要報答你。先帝在世的那幾年多虧有您,我才能活下來。否則我都不知道我死了多少回了。”
“好了,不就是一坐宴席嗎?妹妹是水做的嗎?你我年紀都不小了,怎麼還愛哭?”太後笑笑道。
太後就是喜歡柔太妃這樣的,懂進退,不貪不傲,時刻為別人著想;後宮的妃嬪多是多是貪得無厭,一個見不得一個好。太後做皇後那會兒,被那些女人累的喘不過來氣;太妃是最省心的,關起自己的小門安心過自己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