卯時(淩晨5點),金鑾殿。
群臣屈膝下跪,道:“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坐在龍椅上的******道:“眾卿平身。”
群臣道:“謝陛下。”
隨著群臣的起身,朝珠與朝服發出窸窣作響的聲音。
******道:“有事啟奏。”
群臣抬頭,左右環視,無人啟奏。
近來旱災之事,無法可緩。稍有不慎,官身與性命皆不保。此刻,最安全的方法,便是沉默。
“小泉子,宣旨。”******道。
群臣又是一通環視,陛下這是鬧哪出?有事為何不直接說。
小泉子手裏拿著玉軸綾錦,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太後喜佛,身份有礙,不宜出嫁。今,旱災泛濫,無人能解,三品之上外命婦(誥命夫人),可自願代太後出家三年,為國祈福。禮部即日辦理。欽此。”
群臣有時一通左右環視。
虛驚一場,隻是代太後出家呀?
旱災饑荒之年,出家有何用?和尚尼姑不也要食五穀雜糧方能生存?
陛下還隻是養在深宮,不知民間疾苦。
罷了罷了,隻要隻要陛下不亂發脾氣,亂治罪,怎麼鬧騰都行。
******坐在高高的龍椅上俯視著群臣,以前,總覺得是一群人在動;今日,倒覺得是一群螞蟻在爬。
******不知道,是他的心境在發生變化。
“有事啟奏,無事退朝。”******用根深蒂固得懶羊羊地語氣說道。
群臣對這語氣再熟悉不過,這表示陛下已經厭了,不想再耗時間了。
群臣十分善解人意地行跪禮,道:“恭送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
誠意候府,因楊淑瑃搬走了嫁妝,府裏的瓷器、花草樹木被搬走了不少,偌大的侯府愈發顯得淒涼。
侯府老夫人常年著深色衣裳,又因被楊大夫人索要了不少銀子,兒子仕途毫無進展,愈發顯得精神不濟,氣色萎靡。
楊三夫人道:“老夫人安,今日冒昧打擾,還望老夫人見諒。”
仔細端詳著老夫人,老夫人的疲憊之色被她盡收眼底。
今日進府,誠意候府的房屋未變,隻是仆從驟減,瓷器少了,名貴的花草沒了,儼然一副衰敗之氣。
楊三夫人怎麼也想不通,為什麼楊淑媛和楊三老爺為什麼如此執著於誠意候。
若楊淑媛隻是看上了誠意候的相貌,隻能說年少輕狂,無可厚非。
可為什麼嗎?楊三老爺要執著誠意候?
不過是一個破落小侯,無親族相扶,唯一能亮出來的隻有快速的升官。
升官再快,被諫官三言兩語便罷官,站不住腳,有何用?
楊三夫人對誠意候看得清,著實不認為誠意候非淑佳的良配。
既然楊三老爺堅持要誠意候當女婿,楊三夫人自是願意撮合誠意候與楊淑媛,至少可以換的楊三老爺的感謝,也好請楊三老爺給楊淑佳尋一門好親事。否則,楊三老爺定會把怨氣撒到楊淑佳身上,親事即使不受委屈,也不會多好。
“無妨,不知楊三夫人今日登門,何時?”老夫人瞥了一身華衣,金釵繞髻,麵色紅潤的楊三夫人,滿目豔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