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好,老丈如何稱呼?”楊淑瑃說道。
“小的姓鄭,名三,孫子大名叫鄭樺。”老人(鄭三)說道。
“你把住址告訴筱霞,十日內,會帶你們到官府辦理手續。”楊淑瑃說道。
“謝夫人,給我們一家報恩的機會。”鄭三在地上磕著頭說道。
······································
回到誠意侯府的楊淑瑃躺在床上就沉沉睡去。
第二日,梳洗完畢,楊淑瑃就去給老夫人請安。
出乎楊淑瑃的意外,老夫人,今天起的很早。
“母親安.”楊淑瑃行禮,道。
“兒媳,晨昏定省,你知道嗎?”老夫人問道。
老夫人因失去親族庇護,這些年變得有些市儈,但,畢竟是出身國公府,風光地做了幾年的侯府夫人,勳貴的氣派未盡數失去。
對付楊淑瑃還是不難的。
“兒媳,這不就來給母親請安了。”楊淑瑃道。
老夫人,我都拿到了和離書,您怎麼還想抓我的把柄,您也不嫌累。
“晨昏定省,說的是晨與昏,昨晚,為何不見你來請安?”
“不要以為,我兒給了你和離書,你就可以目中無人了,隻要官府不判和離,你還是我誠意侯府的人。”老夫人說道。
“不要忍讓,忍氣吞聲隻會一次次地降低你的底線,使你變得卑微,如同他人腳底下的泥。”一個聲音在楊淑瑃的耳邊響起,不知為何,自從這次遇難,就有一個女人的聲音的耳邊響起。
“兒媳昨日回府太晚了,不敢貿然打擾母親安歇。”楊淑瑃說道。
“你知道我幾時睡得?”老夫人問道。
“昨日回來得晚,奴仆們都睡了,正好遇到了李剛,就使他來打聽母親睡了沒。他回來說母親睡了,為了母親睡了安穩,兒媳就沒去請安。”楊淑瑃說道。
李剛是老夫人的奴仆,同時也是錢的奴仆。昨日,楊淑瑃給了李剛二兩碎銀子,李剛就連忙答應了楊淑瑃的事。
這時候,叫李剛來對證,就是來打老夫人的臉。
“罷了,既然這樣,這事就過了。”老婦人說道。
不是老夫人有意放過楊淑瑃,而是楊淑瑃自從得了風寒之後就變得不一樣,命懸一線時的隨機應變,從長公主府得到千年人參的從容,再到和離時洞徹事理的分析。
老夫人心裏清楚,為了順利迎娶蘭國公嫡女,現在不是動楊淑瑃的時候。
“給我梳洗吧。”老夫人對著楊淑瑃說道。
····················
“夫人安,葫蘆胡同的嚴管事說楊大老爺回京了。”春季說道。
回到迎春院的楊淑瑃還沒來得及用早膳,就聽到這個消息。
楊媽媽昨日趕回祖宅,按馬車的路程,需兩天。
楊媽媽未到祖宅,大伯父卻已到京城。
看來得去一趟葫蘆胡同,大伯父對還不知道這邊的情況。
和離後諸多事宜,還需大伯父幫忙。
這次回京因為旱災嗎?
大伯父任陝甘總督,陝甘地區屬黃河流域,並不缺水。
大伯父這次回京是因為什麼?
“去備一輛馬車。”楊淑瑃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