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傳教士將長征介紹到西方(1 / 1)

傳教士將長征介紹到西方

往事揭秘

作者:賈曉明

在《蕭克將軍談薄複禮和他的回憶錄》裏,蕭克將軍回憶了第一個將長征介紹到西方的外國傳教士薄複禮的故事。

1934年8月,年僅27歲的蕭克指揮紅六軍團從湘贛蘇區出發,向西挺進。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紅六軍團就突破蔣介石的重圍,直插湖南、廣西。兩省軍閥紛紛調集重兵,嚴防紅軍入境。根據敵情的變化,紅六軍團開始向貴州境內挺進。

10月1日,紅六軍團攻取貴州黃平縣的舊州。舊州當時是一個縣城,還建有國民黨的軍用機場。在這裏,紅軍戰士發現了一個教堂,並扣留了裏麵的西洋傳教士海曼。就在這一天,貴州鎮遠教堂瑞士籍傳教士勃沙特(中國名薄複禮)與妻子羅達自安順返回鎮遠,途中經過這裏,與紅六軍團相遇,也被紅軍扣留(其家人被立即釋放)。說來也巧,1934年10月1日這一天,正好是薄複禮來中國12周年的紀念日。

在舊州的教堂中,蕭克發現了一張用外文標注的、測繪非常詳細的貴州省全圖,這對於紅六軍團今後的行動非常重要。蕭克很高興,讓兩位懂英文的同誌辨認,但兩位同誌說這不是英文,他們看不懂,並推薦傳教士薄複禮來解讀。於是蕭克找來薄複禮,讓他幫著解讀地圖。薄複禮到來後,告訴蕭克地圖是用法語標注的,並說自己可以翻譯。在薄複禮的幫助下,蕭克了解了貴州省的地理、地形,並最終確定了和紅二軍團會師的路線。

對紅軍來說,薄複禮翻譯的法文地圖在此後的戰鬥和行軍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跟隨紅軍行動的一年多時間裏,在雲貴地區傳教多年並熟悉地理民情的薄複禮一路上還為紅軍介紹了他知道的當地情況。同時,在和紅軍交往的過程中,薄複禮親眼目睹了紅軍嚴明的紀律和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這讓他改變了對紅軍的認識,並成為紅軍的合作者和朋友。薄複禮跟隨紅軍部隊共同行動了560天,走過了貴州、四川、湖北、湖南、雲南五省,行程6000英裏(約合1萬公裏)。

1936年4月,紅二、紅六軍團兵進雲南,並即將北上川、康地區。考慮到路途艱難,蕭克便在雲南富民親自向薄複禮宣布了釋放令。4月12日,正值基督教宗教節日複活節,蕭克找到薄複禮說:“你是一個瑞士公民,瑞士不是帝國主義國家,沒有強迫中國簽訂不平等條約,也沒有在中國設租界,我們決定放你走。”送別薄複禮當晚,蕭克主持宴會並親自下廚做了粉蒸肉請他吃,被俘後在紅軍中當教員的國民黨軍將領張振漢、跟隨部隊長征的貴州知名人士周素園也來作陪。飯後,紅軍保衛局長吳德峰還送了薄複禮路費,並為他設計了去昆明的方法。臨走時,蕭克對薄複禮說:將來我們還是朋友。

薄複禮被紅軍釋放之後回到昆明。其後,他根據這一段經曆,在他人協助下撰寫了一部長達12章、共計288頁的英文回憶錄。紅二方麵軍剛剛結束長征,薄複禮的回憶錄——《神靈之手》也於1936年12月由倫敦哈德爾·斯托頓公司出版發行了。這部著作是外國人記錄、介紹紅軍長征的第一部著作。該書出版後很快在英國脫銷,接著又發行第二版和第三版,1937年初,該書又被譯成法文由瑞士艾莫爾出版社出版。

薄複禮作為傳教士,盡管不讚成共產黨人追求的理想,不過他的回憶錄以親身經曆如實反映了紅軍嚴明的紀律和得到人民擁護的情景,客觀上對西方人了解長征起到了有益作用。

蕭克一直懷念同薄複禮的合作,認為“是在最需要幫助的時候,解決了我們一大難題”。1984年,美國作家索爾茲伯裏在采訪蕭克將軍的信中,提起了50年前發生的這段往事,在回信中,蕭克不但詳述了整個過程,還請作家轉達對薄複禮的問候。後來,蕭克經過多方探尋,打聽到薄複禮的消息,又特地委托中國駐英大使冀朝鑄前往問候。

1993年,薄複禮在英國去世,享年96歲。在晚年追憶往事的時候,薄複禮曾經說,和紅軍在一起的那18個月是他一生中最神奇的經曆。

(摘自《人民政協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