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臨危不亂的沉著力(5)(1 / 3)

從表麵看寶潔公司已經搞得一團糟了,寶潔公司正處在危機之中。公司的股價在直線下跌。因為沒能複興寶潔公司萎靡不振的業務,加上很多的收入目標都沒有實現,所以雷富禮的前任迪克·雅格被攆走了。公司的運營陷入了混亂之中,士氣非常低落。所有這些爛攤子擺在了雷富禮的麵前。雷富禮的任務就是應對這場危機,同時立刻開始解決那些導致危機的潛在問題。麵對這樣的經營危機,不是抱怨也不是轉嫁找借口,而是沉著地領導了一次變革,促使公司的市值從他上任時的740億美元、增長到了2007年初的2000多億美元。

2005年,雷富禮在描述自己的危機應對計劃時說,我們做了4件事;

(1)我們勇敢地麵對了處境不利的現實。我們開始正視事實,而不再自欺欺人。

(2)我們接受了變革,不再試圖忽視或抵製它。我們歡迎變革,致力於領導變革。

(3)我們開始作出選擇。明確、艱難的選擇;寶潔公司要做什麼、不做什麼。選擇是戰略的本質。

(4)我們建立了一個強大的、有凝聚力的團隊來領導企業。我們讓正確的人員在正確的崗位上朝著同一個方向前進。我們分享著一個生動的未來願景;我們是一個團隊,共同致力於我們的戰略和行動計劃。

雷富禮卓有成效的領導工作使寶潔公司擺脫了危機,重又走上了健康發展之路。

4.隨機應變,巧過難關

所有危機事件或突發事件都具有不確定性,既不知其什麼時候出現,也不知其是什麼性質的,緣何而來,因此,人們很難對其進行有效的預防或作出準確無誤的判斷,要想避免或減少它給我們造成的危害,就要求每個領導者必須全方位的培養自己的應變能力。

1928年,周恩來裝扮成一個古董商人和鄧穎超乘日本輪船離開上海,準備前往莫斯科參加中共召開的“六大”會議。組織上出於安全考慮,安排他們坐頭等艙。即使這樣,他們也還是做好了應對各種意外的事件發生的準備。在船上很少和其他人接觸,隻是翻閱著臨上船時買的各種報紙,留心當時的時局發展。

船經青島時,有短暫的停留,周恩來和鄧穎超上岸進入市區吃了午飯,又買了青島的各種報紙帶回船上。

當輪船停靠大連碼頭,駐大連日本水上警察廳來了幾個便衣對周恩來進行盤問。周恩來從容回答說,自己姓王,是古董商人,到吉林去看望舅舅。警察問他:做古董商人為什麼帶那麼多報紙。他回答說是為了在船上解悶消遣。

盡管聽了周恩來的解釋,覺得很入理,可警察也沒有放掉戒心,便要將周恩來帶去水上警察廳進一步詢問。周恩來知道他們到目前為止,隻是懷疑而已,懷疑的根據就是他帶了這麼多報紙,與古董商人的身份不合,所以他要求讓夫人在旅館裏等候,自己可以跟他們走。警察沒有理由不同意。其實,有關文件都在鄧穎超身上。

在水上警察廳,日本人采用突然襲擊的辦法,喝問:“我看你不是古董商人,是個當兵的。”這樣更暴露了日本人根本不知他的底細,他鎮靜自若地攤開了手說:“你看我像當兵的嗎?”日本人見他的手確實不像當兵的,他的回答又無破綻,隻好放了他。

周恩來知道日本人一定會盯梢,他來到旅館,向鄧穎超悄悄說了幾句話,鄧穎超就進入衛生間,把接頭的證件銷毀了,丟在馬桶裏。至此,他們所遇到的危機並沒有徹底解除。

為了證實自己確實是個探親的古董商人,周恩來讓警察廳為他們買了兩張去長春的車票。可到車上一看,前後左右都坐著日本人,下車時,日本人卻遞上自己的名片,按習俗,周恩來要回贈名片。他並無名片,可他仍舊朝西裝口袋裏去掏,接著“露出歉意”地說:“對不起,名片在箱子裏,我來取。”日本人旨在試探,見他如此認真,就說不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