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安全管理理念(3)(2 / 3)

(13)防護用品法。當某些危害因素一時無法排除或排除時所付出的經濟代價太大,這時就要使用個人防護用品。如焊接用防護麵罩、防沙塵口罩、安全帶等。

預防職業病應做到:

(1)認真執行操作規程,充分利用防護設施和勞保用品:

在生產勞動過程中,一定要養成嚴格遵守生產操作規程的良好勞動習慣,防止造成生產事故和職業危害。另外,工礦、企業還針對職業危害的特點,提供了一係列勞動防護工具和用品,如,用於防塵、防煙霧以及防刺激性氣體的防護眼鏡;用於防護強熱輻射、紫外線的防護麵罩;用於防止皮膚汙染和損害的防護藥膏等,都要自覺地堅持佩戴和使用。

(2)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提高自身防病能力:

如在有塵、毒危害環境中作業應養成不吸煙、不吃零食和自覺使用防護用品的行為習慣;在從事高空作業及複雜精細工作時應養成不飲酒和保證充足睡眠的行為習慣等。此外,還應針對職業危害因素的特點,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如接觸鉛塵、鉛煙作業人員,平時應多食含磷和維生素E豐富的食品;接觸磷作業人員應多食含鈣、維生素C及維生素B族多的奶類、豆類食品及水果;接觸苯類作業人員應多食瘦肉、魚、蛋等富含蛋白質、低脂肪的食物和新鮮蔬菜及水果等,以減少對毒物的吸收或蓄積,增強人體的免疫能力。

(3)定期進行健康檢查:

各類作業人員,尤其是接觸塵、毒及電離輻射的工人,要定期、主動地接受健康檢查,及時發現輕微的職業疾患或前期症狀,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確保身體健康。

如何做到零事故

“零事故”最早起源於日本。早在1973年,日本就借鑒美國安全評議會開展的“Zero in on safety”活動思想,並將其與質量控製活動(QC)、創造性問題解決方法(KJ法)等方法相結合使用,最終演變為我們今天所熟知的“零事故”活動。

日本的“零事故”活動從1973年實施以來,經過多次改良,已經成為日本安全衛生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項安全管理方法。

1.樹立零事故目標

據安全調研報告顯示,隨著社會的發展,企業渴求安全的呼聲越來越高,而“零事故”活動無疑是企業推進安全文化建設最有效的方法。

從安全文化建設的角度上講,企業落實零事故安全生產管理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1)促進“以人為本”的價值觀更快深入人心:

一家真正將“以人為本”做到實處的企業,必將是一家成功的企業。從安全本身來講,做好“零事故”就是以員工生命安全為基點。人是所有活動的根本,所以企業通過“零事故”活動可以達到如下安全價值目標。

①有利於促進“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方針的有效落實。

②有利於促進員工的團隊協作和團隊自主活動。

③有利於企業每一名員工都把安全生產作為自身問題來對待。

④有利於推動工作現場員工創造明快、活躍的工作氛圍以及構建無安全隱患的工作現場。

⑤有利於幫助員工養成安全行為習慣。

(2)強化員工的執行力:

減少員工的不安全行為可簡單理解為強化執行力。從事安全管理工作的人都有一個普遍共識:事故之所以發生主要在於操作者沒有按照程序執行。也就是說,員工具備專業知識和技術(會做),但沒有按照專業要求的標準去做(忽視安全),所以導致安全事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