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太秧歌的曲目的創作題材大部分取自於當地,所表達的情節就發生在當地人民群眾的生活中,創作者通過自身的想象力寄予曲目完美完整的結局,充分體現了藝術來源於生活有高於生活這句話。因為采用了現實主義的創作手法,所以使得祁太秧歌曲目大多非常生動,貼近生活。例如《偷南瓜》就嘲諷了當地人民的偷盜惡習;《算賬》歌頌了用自己的雙手勤勞致富;《金全賣妻》反映了災年的時候當地農民的悲慘生活等等。
現如今的祁太秧歌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了解的人還是比較少的,作為民間小戲種,祁太秧歌的傳播範圍受到限製,而且受現代文化衝擊也比較大,所以劇團演員年紀整體偏大,而且以女演員居多,但是祁太秧歌開始的時候是以男性演員為主的,所以導致現在麵臨著後繼無人的危險;並且他的唱腔仍屬於民歌體係,詞體句格繁雜,也沒有成套的唱腔體係,書麵保存的文獻比較少,而且曲目大多是老藝術家門祖祖輩輩口口相傳下來的,流失情況嚴重,並且現代創新曲目不多,導致曲目量劇減而得不到發展,這也是很多地方小戲不能得到更好發展的一個弊端。
關於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法,我認為政府可以加大對祁太秧歌的保護力度,保持文化的多樣性;可以以“祁太秧歌”這個主題發展特色旅遊業,這樣既保證了祁太秧歌的傳承,又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解決了演員難以靠專業糊口的問題,也解決了現在劇團沒有資金更換老舊的設備和服裝。
相關部門加深對祁太秧歌的研究以及加強宣傳力度;由於祁太秧歌的唱詞帶有濃重的地方方言特色,所以我認為可以先在祁縣、太穀一帶的學校增設祁縣秧歌鑒賞課,在山西的大學裏也增設祁縣秧歌鑒賞課,鼓勵大學生們去了解,進而喜歡上這種地方小戲。還可以加大祁太秧歌的演出力度,政府予以支持,解決演員們的溫飽問題,這樣藝人們才能投入到創作當中去。把祁太秧歌作為一個旅遊項目發展起來,既能解決演員們的生活,又能推廣祁縣秧歌。
祁太秧歌這種民間地方小戲具有它獨特的藝術魅力,我希望可以在社會的幫助下讓這種地方小戲不再局限於其所在的地區,可以走向全國,走向世界,使地方小戲的傳承不會斷層,源遠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