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析嫩江流域原始石器的材質(2 / 2)

(二)玉髓類

玉髓是石英的一種,雖然瑪瑙也屬於石英的一種,但是玉髓的通透性比瑪瑙強,內部結構也有區別。玉髓的顏色以透明至白色的而較為普遍,常呈葡萄狀、鍾乳狀、腎髒狀,表麵具有蠟質地的光澤。在嫩江流域的原始石器中該石材常作為細石器的加工原料。齊齊哈爾地區出土,玉髓材質,器型類別為刮削器或切割器。長度為6.0cm,最寬處為 4.1cm,厚度1.8cm。整體呈深紅褐色,強光下較通透。一麵表麵上有許多被稱為馬蹄紋的細小半圓或者整圓的凹陷,是因長時間暴露在空氣中風化而成的天然紋路,該麵為未加工過的天然狀態。另一麵呈光滑質地,可以分析是從主體上分離後的斷麵。其加工之初比另一麵光滑,經過長時間的使用,其表麵更加平滑。

三、燧石及礫石類

(一)燧石類

燧石通常被人稱為“火石”,分為層狀燧石和結核狀燧石。它能摩擦起火,在石器時代,是原始人賴以生存的工具之一。多呈黑色或者灰色,堅硬且質密。因為燧石破碎後能產生鋒利的斷口,在石器時代,很多石器都是由燧石打製而成的,燧石分布較廣,基本有山有水地方即可見。該石器出土於齊齊哈爾,其材質為燧石,器型種類為尖狀器。長度為9.0cm,最寬處5.5cm,高2.5cm。呈土黃色,材質致密潤滑,色澤溫潤,其表麵有較大馬蹄形紋路和天然凹陷,馬蹄紋分布不規則,因石材中存在雜質,經長時間的風化作用,石材與其雜質密度不同而使得雜質脫落,形成了大小不一的馬蹄狀痕跡。其刃口處和頂尖端,是因為敲打或者琢擊而成。但因風化和使用的緣故已變得平滑,主要用於砍斫和捶搗。

(二)礫石類

礫石是一種無特殊結構的天然粒料,是由暴露在地表的岩石因為風化作用而形成的,在舊石器時代,一般將天然的礫石加以敲擊,稍作加工來作為各種工具。如刮削器、尖狀器、砍斫器,這些石器也叫做礫石石器。礫石如今可用來鋪路,有的如細礫還可以製作混凝土。出土於齊齊哈爾地區,是典型的箭簇,是細礫石材質,乳白色,通體采用壓製加工的手法。長度為1.5cm,最寬處為1.0cm,厚度為0.3cm。其兩麵均有明顯的壓製痕跡且壓製痕跡密集,體量較小,至今仍較為鋒利。

綜上所述,嫩江流域原始石器的材質從物質方麵決定了該地區原始石器的器型和加工工藝,從客觀上奠定了其細石器文化的物質基礎。

參考文獻:

[1]趙賓福.東北舊石器時代的古人類、古文化與古環境[J]學習與探究.2006,2:188-191.

[2]崔昊.芻議東北地域山水畫學術高度的提升[J]長春:作家.2013,1:223-224.

[3]黃慰文.張鎮洪.繆振棣.於海明.初本君.高振操. 黑龍江昂昂溪的舊石器[J]人類學學報.1984,8:237-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