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凱瑟琳之所以這麼早就會走到生命的末端,大抵是因為她離開了呼嘯山莊,離開了她靈魂自由的港灣和心靈的歸宿、離開了她理想中的自然之子西斯克裏夫、到達了文明的象征的田園去生活,甚至接受了擁有所謂人文情懷和所謂現代氣息的林頓的緣故吧。直到將亡之時,她才幡然醒悟,自己脫離了心中一直以來的淨土——自然,自己違背了自己的天性,才得到了最終悲慘的後果。最終他還是相信了,隻有擁抱自然、擁抱童年,才能丟下自己的煩惱和痛苦,才能找到真正的自己。
最後凱瑟琳要求把自己埋葬到童年記憶裏的荒原之中,那是一片綠色的斜坡,有著非常低的圍牆,荒原上的植物跨過了圍牆,將低矮的圍牆淺淺埋沒,那是荒原,而不是埋在林頓家族華麗高級的墓群中,甚至都不是在禮拜堂的外麵、自己娘家的親人墳墓間。凱瑟琳最終還是選擇了回到荒原。迪恩太太回憶的時候這樣形容凱瑟琳:“她躺著,帶著甜蜜的微笑;像是臨終前思想終於蕩回她舊時快樂的歲月,我想她的生命,應該是在非常溫柔的夢境中結束的。”
和凱瑟琳一樣,西斯克裏夫靜靜地死去。最終也被埋葬在了那片荒原,身邊就是凱瑟琳的墳墓,他也是十分幸福的,他的複仇完成之後,最終不僅自己回歸了大自然,也和自己心愛的另一半一起回歸了本真。
結語:
《呼嘯山莊》擁有非常豐富的內涵,是一部非常優秀的小說。作者艾米莉本身非常鍾愛自然和自由,除此之外,由於她深受到浪漫詩人,例如華茲華斯、柯勒律治、拜倫和雪萊的無形影響,也讓艾米莉的思想非常自由,這樣的思想在《呼嘯山莊》這部小說之中也得以顯示。《呼嘯山莊》塑造了一個獨立、擁有生命的大自然,充分體現著作者對自然的追求和向往。整部小說描述了人類現代的文明與大自然的生態之間既相互衝突又相互聯係的對立互通關係,它包含著作者對生態危機的擔憂和矛盾,顯然,這部小說將會使人類對生態的思考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參考文獻:
[1]陳茂林.回歸自然返璞歸真——《呼嘯山莊》的生態批評[J].外語教學,2007(01).
[2]郝琳.暫時的遠離最終的回歸[D].山東師範大學,2010.
[3]姚曉鳴. 遠離塵囂的靈魂棲息地——從生態批評的視閾解讀《呼嘯山莊》[J]. 作家,2010(20).
[4]何瓊.回歸荒原、回歸自然——《呼嘯山莊》中的盧梭式生態智慧[J]. 英語廣場(學術研究),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