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瘋子學習領導力
言
作者:陳禹安
在危難時刻,你可以以瘋子為鏡,向瘋子學習,超越自己身為正常人的認知限製,成為一個瘋子式的領導者。有時候,隻有跨越癲瘋,你才能跨越巔峰!
我們早已習慣了將世界萬物一分為二,然後隻取這對立二者中積極、美好的那一個,並對不幸落選的另一個大加鞭撻。所以,我們喜歡成功、美麗、強壯、聰明、正確、善良,我們唾棄失敗、醜陋、柔弱、愚蠢、邪惡。
但是,我們卻不知道,這種二分法其實是相對的,正如沒有黑夜,就無法判定何為白天一樣,沒有失敗,怎麼能襯托出成功?沒有邪惡,怎麼能凸顯出善良?
如果我們懂得了這個道理,那麼,我們就能夠用全然不同的眼光來看待那些罹患精神疾病的領導者了。
我們一直以為,隻有心智健全、精神健康的人才有資格擔任領導者,才有能力領導萬眾,而那些瘋瘋癲癲的“精神病”,隻能將人類帶入萬劫不複的深淵。但是,精神病學家和心理學家們對這個結論說了一聲響亮的“NO”!
他們的研究表明,抑鬱會使領導者變得更加現實,更加具有同理心。而躁狂則會使領導者更富有創造力,更加堅韌不拔。如果抑鬱伴隨著躁狂同時出現(雙相障礙),甚至能激發出更多的領導力智慧。
在一項心理學實驗中,參與者們被要求按一個電源開關,並觀察綠燈是否會亮。這些參與者實際上對燈沒有任何控製力,綠燈點亮與否是由實驗人員控製的。在多組不同實驗中,研究者調整了按開關後燈亮的概率。第一組是75%的情況下,燈會亮。第二組是50%,第三種情況是25%。研究者事先通過測試將參與者們分成兩類,一類是沒有抑鬱症狀的人,另一類則是具有某些抑鬱症狀的人。
結果,抑鬱的學生沒有低估自己的控製力,而正常的學生高估了自己的控製力。也就是說,抑鬱者更加清醒,更能準確地判斷形勢。研究者後來將這一發現定義為“抑鬱的現實主義”。
曾經擔任英國首相的丘吉爾就是這樣一個清醒的抑鬱者。二戰爆發前,丘吉爾在內閣中擔任財政大臣,他早就察覺到了納粹的危險,預見到了戰爭的爆發。但是,他的精神正常的同僚們卻過於樂觀,將丘吉爾的忠告視為危言聳聽。丘吉爾最親密的政治導師戴維·勞埃德·喬治將希特勒稱為“天生的領袖,具有堅定目標、魅力十足、精力充沛的人物”而大加推崇。丘吉爾的表哥、空軍部長勳爵倫敦德裏,始終不理會丘吉爾擴充英國空軍的要求。當時的英國首相張伯倫多次和希特勒會晤,但始終沒有看透希特勒的陰謀。第一次會麵後,張伯倫認為:“盡管我認為在他(指希特勒)臉上看到了鐵石心腸和冷酷無情,但我感覺他說的話還是值得相信的。”
世人皆醉,唯有丘吉爾獨醒。丘吉爾之所以沒有被希特勒蒙在鼓裏,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抑鬱讓他得以更為清醒、準確地判斷形勢。後來,也正是丘吉爾帶領英國,挺過了納粹的瘋狂攻擊,最終取得了勝利。
特納在1980年創辦全球第一個全天候24小時播出的新聞頻道CNN時,曾經將自己比作二戰時德國將軍“沙漠之狐”隆美爾的做法。他說:“在多個場合,這位將軍知道自己沒有足夠的燃料來攻擊英軍。他往往在出乎對方預料的情況下發功進攻,打垮對方的戰線,然後搶奪對方的燃料庫。到了那個時候,就能為自己的裝甲車加油,接著繼續進攻。我在CNN上的財力投入想法與之類似。”
特納是在手頭現金流匱乏,且不可能得到多少貸款的情況下推出CNN的,他一開始就知道,自己的資金最多隻能支撐一年。但是,特納竟然撐了下來,並取得了成功。看來,很多創業成功者在一開始被人斥為“瘋子”,絕非空穴來風,而是一種客觀準確的描述。
特納後來總結說:“麵對一個問題時,我總是尋找不同尋常的視角和方法。沒有什麼卑鄙、非法或者不道德,隻是打破問題的框架,把優勢轉移到我們一邊。”這句絕非病患囈語的警醒真言的價值也許比他所創立的CNN還要大!
丘吉爾和特納並不是鳳毛麟角的特例。研究表明,林肯、羅斯福、肯尼迪、甘地、馬丁·路德·金這些人類曆史上公認的傑出領導者都曾經罹患不同程度的抑鬱、躁狂或兩者兼有。但是,誰又能否認他們在絕難艱巨之際力挽狂瀾的勇氣與智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