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鋒精神展現在每一個平常的日子裏
流光飛舞
作者:萬應慧
有一種精神,在一代人又一代人的傳承中,閃亮如斯。
有一種精神,能夠時刻在我們需要溫暖的時候點亮火種。
有一種精神,已經成為我們民族之中自我審視的坐標原點,為我們的行動指明方向。
這就是偉大的雷鋒精神。遼寧是雷鋒精神的發祥地,雷鋒和“當代雷鋒”郭明義這兩個代表時代精神高度的先進典型共同出自遼寧,這是遼寧的驕傲。放眼遼寧,雷鋒精神的展現充滿了嶄新的內涵,QQ、微博、論壇,義工、誌願者,學雷鋒實踐活動開始“時尚化”。時尚的年輕人學雷鋒、做雷鋒,有了新角度、新載體、新手段。時代不同了,但對他人的友愛、對社會的責任與奉獻、對美好情操的追求,依然以更積極、更普遍、更自覺的方式,展現在每一個平常、平凡的日子裏。
雷鋒精神更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並一直在與時代精神融合。2013年3月5日是毛澤東“向雷鋒同誌學習”題詞發表50周年紀念日,50年來,在堅守中傳承、在探索中創新、在實踐中弘揚,影響了幾代人的雷鋒精神已經深深內化為我們的民族精神基因。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熏陶浸染,是雷鋒精神產生和接力傳遞的深厚曆史文化資源和思想基礎,也是雷鋒精神鮮明民族性的具體表現。在21世紀的今天,雷鋒精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融合成為公民在自我檢索的標杆精神,千千萬萬個雷鋒式英雄模範人物的不斷湧現,充分證明著雷鋒精神具有長久的生命力和永恒的價值魅力。
無論環境如何變化、社會如何變遷,雷鋒身上所體現的服務人民、助人為樂的奉獻精神,幹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的敬業精神,銳意進取、自強不息的創新精神,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創業精神,一直是我們民族當之無愧的精神財富。無論社會怎麼發展,人們對真善美的追求不會變,人與人之間互相愛護、互相幫助,始終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養分。這種集社會進步潮流、民族傳統美德為一體的精神品質,契合了人們對和諧社會的永恒追求。
從2008年“誌願者元年”開始,越來越多的誌願者組織通過踐行雷鋒精神,讓“公民盡力,公民善美”成為大眾的生活信條。事實上,當下我們的社會正在逐漸完善這樣一種機製、一種風氣、一種氛圍、一種環境。雷鋒並不孤獨——為救孩子而致高位截癱的“最美女教師張麗莉”,不顧自身安危接住空墜女孩的“最美媽媽吳菊萍”,用生命留下筆直刹車線的“最美司機吳斌”,三入火場救人的“最美警衛戰士高鐵成”,還有最美護士、最美奶奶、最美大學生……他們,都是雷鋒式的普通人物、平民英雄。雷鋒精神的大眾化讓“雷鋒”不再是當年的一輪明月,而成為今天的滿天繁星。雷鋒精神已經從楷模精神下載成每個公民的生活追求。
數十年學雷鋒,半世紀傳美德。正在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奮進的中國,更需要雷鋒精神的不斷激勵和永久傳承。讓雷鋒精神穿透社會轉型的道德迷霧,和時代同行、與和諧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