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與火淬煉出的雄魂
作者:老歌
據媒體報道,2013年3月31日下午,中國空軍一架蘇-27UBK戰機在山東榮成虎山鎮長會口大橋附近灘塗失事墜毀,兩名飛行員不幸犧牲。在國人對英勇獻身的飛行員紛紛表示深切哀悼的同時,也有很多媒體與網友開始關注飛行事故的話題。
其實,從人類探索飛行活動開始,風險就始終伴隨。世界上首位將載人滑翔機飛上天空的德國人李林達爾,因其研製的滑翔機機翼酷似蝙蝠而被人們稱為“蝙蝠俠”。他研製的滑翔機是世界上第一種可操作的飛行器,為以後的有動力飛機打下了成功的基礎。但“蝙蝠俠”本人卻在一次試飛中因失速墜毀,犧牲在了航空的曙光升起之前。中國早期的航空先驅、被稱為“中國航空之父”的馮如,也是在飛行表演中不幸失事犧牲的。直到今天,在航空科研的飛行試驗領域,風險與意外仍然時時相伴。“飛行是勇敢者的事業”,不僅僅是一句口號。
盡管軍隊列裝的戰機都是成熟機型,但飛行訓練中的風險依然存在。空軍以作戰為目的,要能在飛行包線邊緣的極限狀態下飛行並適應各種氣象條件,因此各類飛行事故也在所難免。從世界上各個國家的情況來看,空軍(包括海軍航空兵、陸軍航空兵等)中飛行事故的增多,主要有兩種原因。其一是缺乏訓練、設備老化與維修保養不到位等原因造成的,比如經濟複蘇前的俄羅斯空軍和印度空軍。這種情況下,事故增多表明作戰能力低。其二是飛行訓練強度大、難度高造成。此時事故增多,代表著戰鬥力的上升和增強。因此,軍隊中對飛行事故的統計、分析一般用“萬小時事故率”,即每一萬飛行小時發生墜機事故的數量。以世界頭號空軍強國美國為例,新聞裏時常能看到美軍訓練中發生墜機事故的消息,似乎美國的飛行事故很多。但考慮到美軍飛行員飛行時數長,訓練強度大,按萬小時統計的事故率其實是相當低的。
在戰火中成長起來的中國空軍一直有敢打敢拚、不怕犧牲的光榮傳統。隨著以第三代戰鬥機為代表的新型裝備大量列裝,空軍積極貫徹能打仗、打勝仗的要求,從實戰出發,大幅度提高了飛行訓練強度和難度。此次飛行事故中,因為蘇-27UBK也能執行作戰任務,再加上兩名飛行員都是經驗豐富的一級飛行員,有人猜測是進行新戰法、新戰術演練而發生的意外。雖然因為事故的調查、分析還在進行,最終的事故原因還不得而知,但業內專家均認為,訓練難度加大是近期空軍飛行事故增多的主要原因。實際上中國空軍的萬小時事故率並不高,而戰鬥力正在快速提升。
軍人本來就是高風險的職業,空軍又是高技術戰爭中最重要的打擊力量,因而飛行員的風險更高,犧牲更大。在京北小湯山的中國航空博物館裏,矗立著一座形似飛翼的雕塑,這就是空軍英雄紀念牆,上麵鐫刻著1700多位空軍英烈的名字。英雄犧牲豈止在戰場。新中國建立以來,人民軍隊犧牲的飛行員(空軍、海航、陸航)已經超過了2000名,絕大多數是在飛行訓練中犧牲的。
又是一年清明祭,願那些用生命鑄就鋼鐵長城的英雄們,魂兮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