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福也笑了笑,心中問自己,難道還放不下麼?陸續有菜上桌,眾人開吃,杯籌觥錯,倒是把即將分別得氣氛衝淡不少。李小福心中鬱結,喝的不少,老大眼看李小福有點失態,就給陳茜打了個眼色,陳茜見狀,便和李小福說道,別喝太多了,然後把他的酒拿了過去,李小福哪裏聽的下去,心想哪裏有你管我的道理,旁邊恰後有個女生拿著兩杯酒,和別人交流感情,李小福直接搶過一杯,直灌下去,那個女生心中不悅,因為李小福用的是她的杯子,卻是給自己另外一個杯子滿上,對李小福說,剛才就算我敬你了。
李小福說好,然後給手中拿的杯子滿上之後,說,那我再回敬你一杯。說完就幹了。那個女生也喝了一杯,然後說,能把杯子還我了麼?李小福有點好笑,就把杯子給她了,回頭一看自己的杯子也回來了,再看陳茜,沒什麼表情。
李小福暗歎自己這是作甚,坐下之後,就說,不能喝了,再喝就要倒了。再看陳茜,仿佛沒聽見似地。李小福越想越糾結。
其實從這裏就看出李小福的情商了。自古情之一物,傷人傷己。李小福於此全無道行,自然無法自拔。但是修道之人,修的是道,所謂“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便是要舍棄所有,跳脫於塵世之中,飄然物外,才能修到極致。李小福自然是到不了飄然物外的境界,也無法舍棄所有,僅僅一個情字,就將他栓住。但是玉中精氣所含淡泊之意,卻是無時無刻不在影響李小福,如今玉易人手,李小福無法控製自己情緒,漸漸失去了心神。這裏所謂失去心神,不是說,沒有意識,而是說,意識控製不了情感,而是被情感所控製,所謂“狂性大發”,便是失去心神所至。
李小福隻是覺得自己當下怎麼做都不對,都不能得到陳茜的歡喜,如此鬱鬱不能自己。正當李小福失神之際,陳茜轉頭對李小福說,不喝酒就多吃點菜吧。李小福陡然回轉,淡淡的嗯了一聲,心中想的卻是,如果自己的心神被別人控製,卻是不好。管他陳茜李倩,愛我也好,恨我也罷,難道李小福便不是李小福了麼?腦海中閃過《穀神道》中一篇法訣: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配套的行功圖卻是不會運行,但是眉間的精氣卻是自己按照一種特定的奇怪線路,在大腦中行轉,約有三十六轉之後,重新棲於眉間,竟似大了一分。
這便是身在意先的好處了。
李小福忽覺自己六識皆閉,旋即重感萬物,竟又是一番感覺。旁邊的人以為李小福醉了,趴在那裏一動不動,不想突然坐起就吃,不禁感到好笑。李小福隻覺自己的味覺,聽覺,視覺,都大異於從前,一樣的菜式,卻是嚐出不一樣的感覺。轉頭看了眼陳茜,那種感覺還在,卻又是一番境界了。所謂得之不喜,失之不悲便是。不是說不喜歡陳茜了,而是到了另一種境界,你喜歡我,我如此對你,你不喜歡我,我還是如此對你。這是對道的一種理解。李小福心中若喜若悲,知道自己跨過了一個門檻。
所謂不滯於物,不滯於情,是為修道。李小福不知道自己已算半個修道者。之所以算半個,蓋因李小福沒有修煉功法,隻能靠自己摸索。就像剛才靠著兩句道德經,李小福的身體便自己修煉起來了,走的是前人沒走過的路。
後來,大家都喝多了,李小福也是老大拖回宿舍的,晚上,寢室四雄最後一起睡了一夜,誰也不知道後來大家說了什麼。等到李小福第二天醒的時候,發現寢室又隻剩自己了,李小福這時已不覺得傷感了,隻是默念了兩聲,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