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房間裏的大象】

[1].根據舊金山加州大學Ed Yelin教授的“1999年加州工作和健康調查報告”(1999年9月6日洛杉磯時報)顯示,40%的加州人目前所從事的這項工作都沒有超過三年,2/3的人是整年都在辦公室上班的全職雇員。當今時尚的工作模式是一個人身兼數職,在家裏辦公,並不時地調換工作。

[2].在www.lsegil.com網頁上可獲得我關於領導能力的係列錄像。

[3].參見萊瑞恩·西格爾著《明智的業務聯營》,時代書籍蘭登出版社,紐約,1996年;萊瑞恩·西格爾著《快速聯營:加強電子商務》,威利出版社,紐約,2001年;及萊瑞恩·西格爾的雙周電子郵件時事通訊《一對一》(www.1segil.com)。

[4].報告#1190—98一RR,《架起領導分歧問的橋梁》,經營總結,第5頁。

[5].杜佛勒著《第三次浪潮》,威廉莫羅出版社,紐約,1980年。

[6].萊瑞恩·西格爾著《明智的業務聯營》,時代出版社,紐約,1996年。

[7].托馬斯·弗裏德曼著《淩誌車與橄欖樹》,FSG,紐約,1999年,第48頁。

[8].這裏“外殼”指的是為了掩蓋非法交易而建立起的公司,或這種公司根本就不從事業務。

[9].野中鬱次郎和山縣裕合著《在日本創建企業所需的知識》,一橋大學商業研究學院,1998年。

[10].《推進技術資源的產業化以提高競爭能力》,奧斯汀德州大學國際研究中心,1986年,第4頁。

[11].《知識資本:競爭實力的重新評估》,管理研討會研究院,1997年8月。

[12].彼得·杜拉克著《管理的新範例》,福布斯,1998年10月5日,第166頁。

[13].同上。

[14].“美國國家品質獎”評分表,描述領導係列參與者的標準。

【第2章無畏】

[1].安·瑪什《聽馬語的人》,福布斯,1998年5月4日,第123頁。

【第3章不懈】

[1].萊瑞恩·西格爾著《快速聯營》,威利出版社,紐約,2001年。

[2].內文斯、薩默及厄特爾著作《技術商業化:公司的最佳作為》,哈佛商業評論,1990年。

[3].參見附件A的研究結果。

[4].《工作方式優勢》,彼得·基恩,哈佛商學院出版社,1997年,第2、3、5、16頁。

[5].內文斯、薩默及厄特爾的著作《技術商業化:公司的最佳作為》,哈佛商業評論,1990年。

[6].鮑勃·內爾森的《獎勵雇員的1001種方式》,提供了傑出創造性獎勵的範例。

【第4章奉獻】

[1].埃爾默·諾德斯特龍自己出版的著作《取勝的團隊:諾茨羅姆家族的故事》,第59頁;另一本早先出版的書《1887年的移民》(Dogwood出版社1950年,1992年再版),由約翰·諾德斯特龍撰寫,描寫了諾德斯特龍家族從瑞典移民美國的一些大事件,埃爾默·諾德斯特龍的書籍則追溯了業務的發展。

[2].同上,第33頁。

[3].凱文和傑克·弗雷伯格合著《西南航空公司的不可思議的業務和個人成功秘訣》,蘭登出版社,1996年,第102頁。

[4].野中鬱次郎和山縣裕合著《在日本創建企業所需的知識》,一橋大學商業研究學院,1998年。

[5].戴維·帕卡德著《惠普的方式》,哈珀商務出版社,1996年。

[6].羅斯莎白·坎特、約翰·高和弗萊德·威爾馬的著作《創新:3M、杜邦、通用電器、輝瑞和樂柏梅公司的突破性思維》,哈珀商務出版社,紐約,1997年,第70頁。

[7].皮特·施瓦茨著《前瞻的藝術》,雙日出版社,1991年,第223頁。

[8].利·加拉格爾著《小屋之死》,福布斯,1998年9月7日,第54頁。

[9].約翰·奈斯比特著《全球矛盾》,莫羅出版社,1994年。

[10].美國生產力及品質中心銷售和營銷聯營基準研究,德州休斯頓,carlao’bell總裁。

[11].基斯·布拉德肖著《通用汽車的新路程》,紐約時報周日版,1998年8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