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我領銜的深圳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高科技產業化研究”從設計到完稿經過了近兩年的努力。
深圳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並已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但作為相應的軟科學研究則相對滯後。因此,無論是本項目的研究,還是本叢書的出版,對於一座以高新技術產業作為支柱產業的現代城市來說,均具有十分積極和深遠的意義。
本項目立足於深圳的發展實踐,係統地研究、介紹國內外高科技產業化的曆史狀況、熱點難點、理論價值、運作特征和發展趨勢,並從中獲取寶貴的啟示和借鑒。
為了使本項目的成書風格符合《深圳高科技與中國未來之路》叢書的編撰要求,並能納入叢書範疇,特定名為《高科技產業化的十大條件》。這十大條件,既是高科技產業化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內容和環節,又具備十分嚴密的內在邏輯,同時還是一個完整的係列和體係。
本書具體的分工如下:
一、《優越的製度背景》,盧穩雄碩士撰稿;二、《前瞻性的產業政策》,曾祥炎碩士生撰稿;三、《優化的人力資本》,陳海峰碩士生撰稿;四、《科學合理的組織創新》,魏達誌教授、陳光高級工程師撰稿;五、《持續不斷的技術創新》,魏達誌教授、陳光高級工程師撰稿;六、《充足規範的風險投資》,劉丙輝碩士生撰稿;七、《強有力的知識產權保護》,吳玉雄碩士生撰稿;八、《完備的產業化載體》,陳光、魏達誌撰稿;九、《活躍的技術貿易》,陳光、魏達誌撰稿;十、《高效的市場營銷》,陸麒麟撰稿。
本項目由我提供研究思路並負責總體設計、撰寫序言及每章導語,由陳光高級工程師審閱全書並統稿。其間,作為多項發明專利擁有者的陳光,她橫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豐富知識為本書的完成發揮了極大的作用。在此,我感謝深圳大學科研處王恩堂處長、徐中洲副處長、劉懿萱科長對本項目的支持;感謝我的幾位碩士研究生利用課餘和假期為完成本項目所付出的努力。
從2000年上半年到2002年下半年,整整過去了3個年頭,我們為之魂牽夢繞、嘔心瀝血的整套叢書終於全部完成了。值此整套叢書共20部圖書出版發行之際,我們深刻銘記中共廣東省委副書記、深圳市委書記黃麗滿在收到本叢書前十本時對我們工作的肯定和親切勉勵;深刻銘記原中共深圳市委書記張高麗、深圳市市長於幼軍對本叢書的關懷和所作的批示。
我們特別感謝中共深圳市委常委、宣傳部白天部長對本叢書的關懷和所作出的一係列指示以及市宣傳文化事業發展專項基金的出版資助;特別感謝深圳市郭榮俊副市長百忙之中擔任本叢書總顧問並親自參加叢書的若幹重要活動;感謝中共深圳市委宣傳部劉慶生副部長、吳忠副部長、黃發玉處長為本叢書的順利出版所作的實際支持;感謝叢書編委會倪元略主任、深圳大學謝維信校長、深圳市科技局李連和局長和全體編委對叢書所作的大量具體工作和聲援;感謝深圳市社科院樂正院長、郭祥焰副院長、楊福祥處長、林莉科長將本叢書列入深圳市“十五”社科規劃重點項目所作的工作。
最後,還要由衷地感謝深圳海天出版社張合運社長、曠昕總編輯與其他領導、同誌一道為本叢書的出版所作出的巨大支持,由衷地感謝本叢書副主編、責任編輯楊五三編審的創造性工作和所有作者的辛勤耕耘以及全體編著者的成功合作。
另外,我的妻子謝夢在新婚期間就被卷進了我繁忙的工作,有時在電腦前工作至深夜,在此一並致意。
魏達誌記於
2002年8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