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看微博如何“圍觀”法治
有人稱2010是微博元年,因為中國微博正在以“井噴”的方式迅速發展,“手機+拇指”的組合方式,短短的140個以內的文字承載量,就可以使每個人成為信息的發布者和傳播者,從而帶來的一種嶄新的信息傳播革命。“關注就是力量,圍觀改變中國”,作為一名法律工作者,我卻深刻感受到微博對各種公共事務特別是法冶事件的關注和推動,微博已經成為網絡輿論中最具影響力的一種力量。
此前,我們已經見識過了網絡反腐功能的巨大威力,而微博的興起又將這一無孔不入的監督發揮到了極致,越來越多的公共熱點事件都與微博有關,甚至起源於微博。由於微博的成本相對較小和網絡的虛擬性,不必擔心遭到被舉報者的報複陷害,使得本來很難發現的問題被發現,本來潛伏得很深的貪官汙吏被揭露,本來被封住口的真相大白於天下。在“我爸是李剛”事件中,微博的互動作用不僅推動了事件的公開曝光和公正處理,更是引發了一場“官二代”現象的調侃與討論。民間反腐又找到了新載體和新舞台。
隨著微博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習慣通過微博曝光、以微博維權。這是因為微博快捷的評論和轉發功能,使得信息傳播的速度和效率遠高於傳統媒體,並且能夠得到公眾的普遍關注和輿論的支持,以“滾雪球”的方式集聚各方力量,使得某一言論、事件形成核聚變式的擴散,影響劇烈。在江西宜黃拆遷事件中,鍾如九以“現場直播”形式,通過手機微博還原強拆現場,從而引發官場地震,宜黃當地多名官員被免職。微博讓更多小人物有了說話的地方,讓更多的小事情有人管,讓更多的權利得以維護。
微博的迅猛發展也推動了網絡問政的興起。一些政府機關和政法部門敏銳地察覺到微博的巨大能量,並開始有所作為。比如號稱“中國第一家政府微博”的“微博雲南”的開通,比如公安部要求借助微博等新型媒介搭建警民互動平台。據報道,今年,各級各類政府機構爭相織起了“圍脖”,目前已開通的政府微博中,各級公安部門的微博占近七成。
另外,微博還能發揮公共職能執行者的作用,去年11月,廈門警方通過微博,取得破案線索,抓獲了殺害女童的兩名犯罪嫌疑人,這是廈門警方微博“問政”的一個縮影。網絡問政有利於主流聲音在紛繁複雜的網絡傳播中把握話語權,澄清事實,還原真相,避免以訛傳訛、綁架輿論的網絡暴力發生。此外,及時公布政情、案訊,獲取與民眾更多更直接更快的溝通,這種親切平實的感覺,不僅可以使微博平時就得到大量網友的關注,更為突發事件發生時取信於民打下堅實的基礎。
從微博反腐、微博維權到微博“問政”,微博的存在和發展為我們行使言論自由提供了便利的條件,由此極大地提升了民眾參與民主法冶建設的熱情和程度。微博的“圍觀”同時也對執法部門和執法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考驗著有關部門的執政理念、執法作風,執法手段和應變能力,對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行為也起到越來越重要的監督製約作用。(北京韓雪)
微博—拯救了誰
如果說人的脈搏是跳動的生命,那麼微博至少就是現在社會的微弱脈搏,一種見縫插針的社會現象,無須說好,無需說壞,就是那麼順其自然,就像文學大師們所說的文學的邊緣化了一樣,似乎逐漸被緊促的社會步伐所驅趕,我們不再有閑暇的時間去思考生活的精致,隻顧穿梭於擁擠的地鐵,走在路上看著超過我們和我們超過的人。我們也更加習慣了快捷的生活方式,送快遞,吃快餐,住快捷酒店,查看簡單快捷的信息——微博。
官二代李剛之子的無理蠻橫在現實中人們咬牙強忍,被微博傳播後,眾人拾柴火焰高,社會重視了,成了問題和關注;女廁攻防戰,社會支持了,成了焦點;在網上娓娓道來的微博事件一次次拯救了道義或真相,讓人相信社會是溫暖的。然而我們轉眼環顧四周,數百萬人在微博中高呼正義,人人化身美少女戰士、阿凡達,在路上一位老者踉蹌跌倒,人們冷漠無視,公交車上抱孩子的婦女費勁地握著把手,在微博中的數百萬人或數千萬人之中的一個哪裏去了,我不知道微博是偽裝了自己還是展示了真實的靈魂。這也讓我想到是不是隻有在一種“圍觀”的情況下,才能夠產生拯救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