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信物(1 / 3)

馮義升要研究圖紙琢磨怎樣打造這把弩弓,就由他的弟子代為送客。這位弟子性格隨和、比較健談,陪著眾人邊聊著邊走,氣氛很融洽。談笑間說起馮義升屋子裏的髒亂,以及大師的不修邊幅,他的弟子有些難為情地向眾人解釋道:“家師就是這樣的性子,隻要在屋裏不是看圖紙、琢磨如何提升技藝,就是試著怎麼改良火藥的配比等問題,經常是有了想法就需要隨時動手驗證,他的工具都是隨用隨放、也沒固定的位置。以前我們看不過去他屋裏的雜亂,有時趁他不在時幫他收拾幹淨,他還經常衝我們發脾氣,說是很多東西我們收拾後他就找不到了,以後禁止我們再去隨意動他那裏的東西。從那之後再也沒人去他的屋子裏收拾,那裏就變成了現在這副樣子了。”

何逸君在旁聽得好笑,不由接過話來說道:“匠師們一般都是這種性子,自己用的東西都放在順手的地方,外人看著似乎是雜亂無章,其實屋裏東西的放置都是有其道理的。”

馮大師的弟子笑道:“聽何公子說出這話來,就知道您也是位通曉匠人之技的行家。從您能製出那麼精妙的弩弓圖來看,公子對此門技藝不止是精熟而已罷?”

“嗬嗬,”何逸君幹笑著說道:“不過是隨意製出來的幅圖紙,哪裏說得上精通呢?倒是剛才在屋中看大師綰著道髻,卻不知是何原因?”

馮大師的弟子見她轉移了話題,也就沒再繼續追問下去,順勢解釋起道髻的事情:“何公子原來不知,家師早年曾在龍虎山的道觀中出過家,後來因為家中遭了難、族人生活無以為繼,才不得已還俗撐起了這份家業。雖然師傅出身於匠人之家但對道家甚為推崇,對少時出家為道的那段時光也很是懷念,所以還俗後他也經常綰著道髻,道家的早課也沒拉下過。”

“哦,原來大師早年還有過此段經曆。”何逸君心想,原來馮義升曾經做過道士,記得唐時道家煉丹就曾做出過火藥,唐初的名醫兼煉丹家孫思邈在“丹經內伏硫磺法”中就有過類似的記載,道家熱衷於煉丹,對硫磺、硝石的化學特性了解的很深入,馮義升能製出火藥來隻怕也與他早年在道觀中的經曆有關:“這麼多年過去,大師還念念不忘觀中之事,可見也是位不忘根本的重情之人。”

“嗯,師傅待人古道熱腸,不止是對我們這些弟子,就是這坊區的熟人有了難處隻要向他開口了,能幫的上的都會盡力幫忙。而且師傅重信守諾,隻要是他答應的事情一定會達成。”

“哈哈,”嶽勝聽到這裏不由笑著打趣道:“聽了小師傅這話,我們就不必擔心大師打造不出何小兄弟那份圖中的構件了,馮大師既然讓小兄弟五日後來取弓,那就一定會按時打造好的。”

“那可不一樣,”聽了嶽勝的話,馮大師的弟子不由急著辯道:“何公子的那副圖中有的構件是前所未見、也未經驗證過的,家師隻是說盡力,至於是否能打造出來也沒有很大的把握。”

何逸君對他維護師傅的舉動很是讚賞,就笑著替他解圍道:“是啊,嶽叔。這圖隻是我依理推算出來的,也沒經過驗證,在此事上就不必較真了。再說,打造弩弓的費用都是陳兄替小弟交的,沒花費一文錢就能白得一把弩弓,就算不能全部照圖打造我也很滿足啊。”眾人聽她說得風趣,不由都笑了起來。

正在此時,坊中的夥計來找大師的弟子,說是前麵廳裏有客人來訂製批貨物,正等他回去商議具體事項呢。見事情緊急,他隻好抱拳向諸人轉圈作揖告了罪,隨夥計快步奔向前廳去處理此事,很快就轉過拐角不見了身影。

剩下的諸人仍是不緊不慢地走在路上,楊德政接著何逸君剛才的話題說道:“何兄弟不必介意世毅替你付打造的費用之事,他現在雖然沒有官職但還保有官位,俸祿可不少拿。現在他又沒有什麼官場花銷,這俸祿隻進不出的手中應該也積攢了不少,光拿俸祿不辦差還得小心別被禦史知道了遭彈劾。我們現在幫他花銷些也可以算作是官場應酬了,這也是我們身為朋友的應有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