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二叔和三叔這幾年總是拖欠老人的,父親很氣憤,去和三叔理論,三嬸蠻不講理,兩人和父親一陣好吵。甚至差點打起來。
趙英豪是一陣好勸,讓父親不要生氣。他們不孝順老人是他們的事,我們隻要盡到責任就好了。他們不給,我們多給一點就好麼。老人也花不了多少,吃也吃的不多。
對於三叔,趙英豪倒沒多說什麼。三叔此人是一個用到你時,對你很好,但是不用你時就過河拆橋。趙英豪也不像與他多做理會。畢竟過年麼。
回到家中的第二日,趙英豪和二姐帶這小妹,去看望了一些親戚。
特別是在安慶市市委工作的三舅和在襄台縣工作的二姨,他們二人在自己考公務員時幫了很大的忙呢。
如果沒有他們的關係,恐怕自己是無論如何也考不上公務員的。
即使沒有這樣的事,過年期間,探望長輩也是必須要做的。人情事理必須要懂。人情就是靠平常的走動積累的。不走動再親的人感情也會變淡。
過年期間,小時候的夥伴好多也從外地打工回來。
趙英豪也與他們聚了一下。夥伴好多已經結婚,有的孩子都有一兩個。其實不用驚訝,在農村結婚普遍都早。其實趙英豪跟他們的關係現在也很淡了。畢竟趙英豪這些年在外上學,聚少離多。
但是見麵還是很親的,可能是距離產生美吧。
趙英豪跟他們還是很聊得來的,年輕人共同話題是很多的。天南海北,國家大事,牌桌賭博,玩笑逗樂,聚在一起小酒一喝,小菜一吃,感情馬上就出來了。
當然是否是真正的朋友,關鍵時候能否幫上忙,就不得而知了。
要說感情深的還是高中同學,同在一個屋簷下讀書幾年,那才是真正的感情。
一句同學你無論在天涯海角,那都是親的。畢竟那段時光是最純真的感情。
隻要有一句同學,你無論有什麼難處,隻要能幫的,同學都會幫的。正所謂隻因情深深,何懼雨蒙蒙。電話傳思念,心靈共交融。
在今年聚會時,趙英豪見到了闊別已久的高中同學。
有的已經大學畢業,有的留級的明年也就要畢業。
畢業談論工作的艱辛和快樂,以自己的工作狀況,和工資的多少。好多同學都在外地工作,有幾個回到了安慶,成為老師,或在安慶找到了工作。
沒有畢業的對已經工作的很是羨慕,詢問他們一些找工作的經驗。
其樂融融,其情克勉。
最後趙英豪和幾個工作的一起把飯前付了。不是趙英豪小氣,關鍵是自己不想顯得在囂張了。畢竟自己的錢都是貸的。
後來所有的同學依依惜別。
趙英豪和最為要好的同學宋梁宇一塊又在安慶玩了一天。宋梁宇是高中和趙英豪最為談得來的。兩人當年把錢放在一塊吃飯,一塊出去玩,感情很深。大學期間,趙英豪也和宋梁宇經常前往彼此的學校。甚至每年過年,趙英豪和宋梁宇都經常到彼此家中坐坐。
到了大年三十,也到了趙英豪和對象見麵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