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3 麒麟出淵(2 / 3)

夫道者,覆天載地,廊四方,拆八極,高不司際,深不可測,包裹天地,稟授無形。(載自《淮南子》)。

修道之人,翻天覆地,通四方,達八極。其高深程度。深不可測,囊括天地。稟授於無形之間。

“修道者有翻天覆地的能力,長壽不死的壽命,那麼青石魔尊是怎麼死的呢?他不是修煉了天卷麼?為什麼會死呢?不明白!”雲義越看越糊塗,對修道一途理解的更加含糊不清。要說一個修道之人不應該輕易死去,其長壽通天的能力應該保護修道之人才對。

可是,青石魔尊死了。一代血魔教創始人不明不白的死了。那麼修道一途是不是虛有其表,蒙混世人的騙術呢?

雲義不知其中原委,搖搖頭繼續往下看去。

真人者,與天為一,而知之者,內修練而知之,謂之聖人。(載自《鬼穀子七十二計》)。

這第三部分說真人聖人要與天地合一。那麼什麼才叫天地合一?天地合一又是一種什麼狀態呢?

雲義無法想象,也無法理解。搖頭晃腦道:“這本天卷殘缺不全,所說道與法更是模糊不清。我是無法理解其中之意。青石魔尊能根據一本殘缺的天卷練就一本《噬訣圖》。也可以說是真正的天才了。隻是,他死了。說明這天卷殘卷也不是萬能的。我還是專心修煉《噬訣圖》為好。一本殘缺天卷弄不好會讓我走火入魔,重蹈青石魔尊覆轍。”

天卷的確殘缺,但它卻為修道之人夢寐以求的,雲義能在此時放棄天卷是正確選擇。要知道根據殘缺天卷修煉,無法從中真正理解道法之意,最後隻能落得苦思冥想,走火入魔的下場。青石魔尊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把天卷內容記載心底,雲義很果斷的打開了《噬訣圖》。

盤腿落座,雲義按照《噬訣圖》以一副圖的樣子開始打坐。

《噬訣圖》共有二十七幅圖和一些文字組成,分別是第一重吞,第二重練和第三重融。而第四重變則是空白的,少年要修煉到第四重,隻能自己去創造。

雙目緊閉,第一重吞的九幅圖像開始在腦海中浮現,很快,雲義就如同進入了一片虛無空間。天地靈氣,若有如無的開始聚集。

這是雲義的天賦,能夠很快融入天地是修煉之人夢寐以求的天賦。這是因為雲義常年生活在山林之中,與世外隔絕,與天地融合的緣故。同時,活潑開朗,不被任何事物羈絆的性格也為雲義奠定了基礎。

天地靈氣聚集,淡淡的紅與白圍繞在雲義身體四周。毛孔微微張開,一絲絲靈氣進入少年經脈,彙聚在丹田命海。

靈氣到達,與靈脈融合的魔珠瞬間散發淡淡青光,不知名的紋洛也越加清晰。絲絲靈氣完全被它吸收,少年的靈脈等級也在悄悄的增長。

突然!

大殿之外,石橋之下。冰火兩重天的兩級之地的岩漿和冰川突然泛起滔天大浪。高達十幾丈的火浪和水浪翻滾不斷,相互碰撞,有種毀天滅地的韻味。

雲義靜思冥想,處於空無狀態,完全不知外界正在毀滅一切。

靈氣聚集越來越濃,兩極巨浪也越來越大,越來越高。滔天巨浪相互碰撞的同時,山體岩石也在接連不斷掉落。落在兩極之地,濺起火海及水牆。

火焰滔天,水幕成牆,兩極之地在幾近毀滅之時,突然竄出兩大巨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