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學會自我治愈,是生活的必修課(1 / 2)

學會自我治愈,是生活的必修課

智慧

作者:李筱懿

1918年12月23日深夜,巴黎的某個街角,兩輛馬車轟然相撞,其中一輛車主隨著車身一起翻覆,被壓在沉重的鋼鐵支架下,口袋裏滑落一串珍珠項鏈,刺眼地閃耀在血色中。

這個男人叫亞瑟·卡伯,是當時著名的貴族和工業家。100年後,即便貴族的徽印被時光滌蕩,他還有另一個知名的身份:可可·香奈兒的戀人和支持者。

他資助一名不文的香奈兒開辦自己的帽子店,從他製作精良的男士服裝中汲取靈感運用到女性衣飾。他請巴黎最炙手可熱的歌劇演員帶上香奈兒設計的帽子,進而成為上流社會的廣告牌。他用才華和財富幫助她走近夢想,卻在她31歲的時候,被那場車禍戛然帶走。珍珠項鏈是他送給她的最後一件聖誕禮物。

親眼看到原本英俊的戀人被撞得麵目全非,是世人莫大的痛苦,隻是,香奈兒安靜地用手帕包起那串染血的項鏈,把眼淚、悲慟、尖叫通通咽到心底。她為自己做了一款小黑裙,剪短了頭發,無言地悼念自己的愛情,沒有歇斯底裏的悲鳴,隻有隱忍不落的寂寞。

幾乎兩年的時間,她在沉默中度過。

1920年,香奈兒陪同俄國大公爵巴卡紮洛夫參觀瑞士珠寶礦,被鈷藍和鍺紅兩種寶石的魅力吸引。她閃電般地想到卡伯留下的那串染血的珍珠,靈感瞬間迸發,她把二者結合,將各種不同顏色和質地的珠寶鑲嵌在一起,豐富了珠寶的顏色和樣式。在公爵的幫助下,香奈爾又找到了人工珠寶與天然珠寶混合鑲嵌的設計方式。這種風格與二戰前人們務實節儉的潮流一拍即合,香奈爾珠寶開始風行。

於是,在與痛苦的博弈中,她收獲了人生最精彩的成就:小黑裙和香奈兒珠寶。這兩項創造與香奈兒NO.5號香水、粗花呢外套、香奈兒255包等等,一起構築時尚傳奇。

可見,痛苦並不總是摧毀的力量,它同樣能夠賦予一個人新生。

《金剛經》裏說人生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

大多數人都喜歡把自己的痛苦想象得獨一無二銷魂蝕骨,其實,在人類漫長的進化中,真正絕無僅有的東西鳳毛麟角,大部分人和事都能用三個字概括:不出奇。

幸福如此,痛苦更是這樣,隻不過痛苦比幸福來得更猛烈尖銳,以至於身在福中不知福的人很多,身在苦中不覺苦的人卻很少。擺脫痛苦,是個比獲得幸福難度更大的命題。

那麼,別人是怎麼做到的?

我還記得第一次到女友Z的工作室時的情形。

那是一棟單身公寓,空間被做室內設計的她切分得恰到好處,家具精當,各類擺設質量上乘設計感很強。Z告訴我,這棟公寓的整體方案,讓她獲得了室內設計的獎項,她像個孩子般手舞足蹈,女王一樣帶我參觀她的私人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