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關於農村金融服務現狀及改進措施(1 / 2)

關於農村金融服務現狀及改進措施

民生金融

作者:馮旭

【摘要】農村金融服務體製改革是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農業的發展是我國邁向小康社會的重要力量。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國農村金融服務體係不斷完善並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但是在該發展過程中還存在一定的不足。本文就從農村金融服務的含義入手、從我國農村金融發展現狀出發,找出我國農村金融服務存在的不足,並提出改進措施,希望能為我國金融服務行業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農村 金融服務 分析 措施

金融是指對資源進行整合繼而實現價值等效流通的過程,主要包括貨幣的發行、流通以及回籠,存款的存入和提取,彙兌的往來以及貸款的發放和收回等經濟活動。這些經濟活動主要是由金融機構完成,金融機構催生了金融服務。農村金融服務也就是針對我國廣大村鎮所特製的金融服務體製。

一、農村金融服務

(一)農村金融服務含義

農村金融就是一切與農村的貨幣資金融通有關的經濟活動,農村金融服務是指專門從事貨幣信用活動金融機構通過貨幣交易手段融通有價物品,向農民、農村、農業三者提供的共同受益的活動。農村金融服務為我國農民經濟的提高、農村的發展以及農業經濟的整體發展上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國從事農村金融服務的金融機構主要有:中國農村信用社、中國農業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以及村鎮銀行、農村小額貸款公司等農村特色金融機構。金融體係主要是以農村信用社為核心、國有商業銀行為主體、民間借貸作補充三者構成。

(二)農村金融服務特點

1.金融資金匱乏。第一,農村金融服務的對象主要是農民,農民資產相對較少、價值較低,農民每筆金融業務的存款、彙款金額都比較小。第二,由於物價上漲等因素,農民在日常生活、建房、婚喪嫁娶和教育子女中投入增加,使農民沒有更多剩餘資金參與金融投資。第三,資金的逐利性使農村的大量資金流向城市,農村金融資金匱乏。

2.金融服務周期性強,季節性強。農民主要生活和經濟來源是靠務農和務工所得,收入很不穩定。而且農業生產具有季節性強的特點,當農民的收入因為農作物收入減少時,也就降低了將資金投入到金融機構中的幾率,反之,該幾率將會上升。

3.服務對象具有層次性、多樣性。這主要是由於農村金融服務麵對農民、農村、農業三個對象造成的,服務項目可以是農民個人的資金管理,也可以是農村各項基礎設施建設,甚至還能為各中小農村企業提供貸款業務等等,服務對象具有層次性和多樣性。

二、農村金融服務現狀

(一)農村信貸管理缺乏完善體製

農村信貸管理體製不完善主要體現為以下三點:首先,由於銀行信貸體製的弊端,對於農民貸款要求不斷提高,貸款手續複雜,在貸款審批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吃、卡”等舞弊現象,給農民貸款帶來困難。農民由於持有資金少,所持土地和房產按照國家規定又不能作為抵押,現有的金融擔保機構為了規避風險,不願意為農民提供貸款擔保,導致農民貸款門檻高。其次,信貸周期確定不合理。貸款期限方麵,現今信用社貸款從一般從一年到三年,而從投入到見效周期較長的項目(如核桃、柴胡種植、肉牛養殖等)需要3~5年。關於農村信貸問題,國家也增大了扶持力度,目前農村小額信貸狀況得到了明顯改善。小額信貸在各地農村的發展情況良好。為擴展小額信貸的麵,增加貸款額度,適當延長貸款周期,對於投入見效期較長的項目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利好消息。

(二)農村金融服務品種單一,科技手段缺乏

目前我國農村金融服務市場上,主要為農民、農村和農業提供金融服務的是農村信用社和郵政儲蓄銀行,而此類金融服務機構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等大型商業銀行相比,服務體係和服務手段還較為落後,服務品種主要是對農民和農村各類經濟組織提供小額貸款服務,貸款金額一般較小,貸款期限較短,服務品種單一。其次,我國農村金融機構目前的結算手段依然是以現金為主,在支票和信用卡等方麵的非現金結算較少,缺乏科技手段,結算方式落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