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見在自己的治理之下還出現這樣的情況,趙武帝十分生氣,看著站在一側的許慕華,問道:“赤元侯如何看待這事?”
許慕華站出列,拱手道:“臣以為此事事關重大,該徹查之。”
“其他愛卿呢?”皇帝又問。
文武百官紛紛拱手附議。上首的皇帝又問道:“那麼諸位認為何人去徹查此事妥當?”
下麵又是一陣麵麵相覷,眾人你看我我看你,拿不出個主意來,趙銘寧轉頭看向李尚書,問道:“李尚書以為何人適合?”
李尚書擦了擦額頭的汗,鄭重的道:“這件事情,茲事體大,臣不敢妄言。”
趙武帝假意咳嗽了一聲,下周立馬安靜下來,隻聽見他道:“李尚書認為何人去查此時較為妥當?”
李尚書剛與趙銘寧打了交道,這又要與皇帝說話,又將剛才那番話說了一遍,隻聽見一個極其細微的嘲笑聲傳來,李尚書看了看,所有人皆是麵無表情,仿佛剛才那般隻是幻覺。
“父皇,兒臣有一人推薦。”趙銘寧拱手道,“這件事情關乎朝中大臣,關於整個北方,兒臣與眾位大臣自當避嫌,誰去徹查都不太妥當。然七弟剛入朝堂,與眾人不算親密熟悉,由七弟出麵查此事,應當最是合適。”
皇帝想了想,覺得趙銘揚初入朝堂,也沒有接觸北方的事物,由他出麵十分合適。況且,趙銘寧剛立了大功,也得給其他皇子一個立功的機會。
“老七何在?”皇帝喊了一聲,無人應答。
好一會兒,才有人站出來道:“啟稟皇上,半月前七皇子帶人去郊南山剿匪還未歸來。”
皇帝想了想確有此事,便道:“剿匪一事從軍營調人去接手,將七皇子召回來,徹查這兩年北方物資之事。至於人選,便由左將軍負責。”
“是!”
隨後便是太監尖銳地喊著退朝,傳遍大殿的每個角落。
平靜了半月的上京城,終於因為這件事情掀起了小小的風浪,不過半日,便傳遍了大街小巷的每個角落,成為街頭小巷茶餘飯後的話題,當然,人們更關注的是定北王的態度。傳聞那定北王隻是將五皇子府的牌匾換成了定北王府,謝絕了同僚上門送禮恭賀。
許輕舒知曉這件事情的時候,正坐在紅粉香樓中品茶,兩個小丫鬟將市井上流傳的版本繪聲繪色的在許輕舒麵前又說了一遍。
許輕舒手執紈扇,上麵畫著清淡素雅的山水圖,輕輕地扇著,聞言,讚了一句:“趙銘寧果然是個聰明人。”
司棋立馬點頭讚同“屬下也覺得,這可是皇室最為年輕的王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