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管理下屬而言,哪怕是有缺陷的製度,也比沒有製度好得多。管理者以製度說話永遠比依靠個人的發號施令更有力度,也更有效率。古今中外製度的內容和角度多有不同,但緊握“製度”這柄尚方寶劍的出發點卻是一致的。
有這樣一件事可以說明製度的重要性。
18世紀末,英國人來到澳洲,隨即宣布澳洲為它的領地。但是,怎麼開發這個遼闊的大陸呢?當時英國沒有人願意到荒涼的澳洲去。英國政府想了一個絕妙的辦法:把犯人統統發配到澳洲去。一些私人船主承包了運送犯人的工作。最初,政府以上船的人數支付船主費用,船主為了牟取暴利,盡可能多裝人,卻把生活標準降到最低,所以犯人的死亡率很高。英國政府因此遭受了巨大的經濟和人力資源損失。英國政府想了很多辦法都沒有解決這個問題。後來一位議員想到了製度。那些私人船主利用了製度的漏洞,因為製度的缺陷在於政府付給船主的報酬是以上船人數來計算的!假如倒過來,政府以到澳洲上岸的人數來計算報酬呢?政府采納了他的建議——不論你在英國裝多少人上船,到澳洲上岸時再清點人數支付報酬。一段時間以後,英國政府又作了一個調查,發現犯人的死亡率大大降低了,有些運送幾百人的船經過幾個月的航行竟然沒有一個人死亡。犯人還是同樣的犯人,船主還是那些船主,製度的改變解決了所有的問題,這就是製度的力量。
在現代社會的企業管理中,製度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企業是關於人的組織,而人的複雜多樣的價值取向和行為特質,要求企業必須營造出有利於共同理念和精神價值觀形成的製度和文件環境,並約束、規範、整合人的行為,使其達成目的的一致性,最終有助於企業共同利益的實現。因為從根本上說,經濟學關於人性本懶惰自私的假設在商品經濟社會裏從提高管理效率的角度來說,還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所以,在任何單位裏,都需要規章製度。一套好的規章製度,甚至要比多用幾個管理人員還頂用。
無論製定什麼樣的規章製度,事前都要詳細了解實際情況,整理分析各類問題,再製定規則,這樣才有意義。若徒有冠冕堂皇的條文,而與現實情形背道而馳,則無異於一紙空文。
另外,作為一套規章製度必須與時俱進,必須適應時代的變化,才能發揮管好人的作用。
因此,作為一個管理者,必須時刻注意本單位的規則,發現不切實際或不合情理的要及時糾正,不斷改革。這一點很重要。可以這樣說,一個好的規章製度,必然是不斷發展不斷改革著的。這樣的規則是活的規則,隻有活的規則才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