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前言 讀懂“財之事”才能做好企業(1 / 1)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建立與經濟體製改革的不斷深化,民營企業迅速發展壯大,已成為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曆時兩年的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數據顯示,全國共有1982萬家民營企業,與2001年第二次全國基本單位普查同口徑數據比較,增長49.7%。由此可以預見,隨著民營經濟在國家經濟體係中地位的提升和相關製度、配套設施的完善,我國的民企將迎來新一輪發展的高潮。

但是,中國民企發展中的另一個現象也同樣令人注目:中國民營企業壽命普遍較短,淘汰率驚人。調查顯示,美國中小企業平均壽命約為7年,大企業平均壽命約為40年;而我國每年新注冊的民企有15萬家,同時每年被淘汰出局的也有10萬家,民企的平均壽命隻有2.9年。在近十幾年裏,民企經曆了許多激動人心的輝煌和令人心悸的崩盤,上演了一幕幕激情和悲情交織的話劇。

細數這些往事,我們會發現,財務隱患的積重難返是令很多民營企業走向末路的主因,這種隱患猶如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時時懸在創業者的頭上。而一些對財務管理相對比較重視,善於利用財務這把“利劍”的公司,卻往往能生存下來並取得成功。

在我國,很多企業長期以來都對內部財務風險不夠重視。最近幾年,隨著外部稅收監管力度和廣度不斷加強,以及企業上市尤其是海外上市後麵臨著日益嚴格的信息披露要求,各家企業才紛紛開始關注和重視財務風險。

一般而言,企業的成本管理與控製、市場的開拓與穩定、內審的實施與監督等都是比較困難的工作。尤其是在金融危機的壓力下,市場蕭條,利潤非常少,降低成本的空間小、壓力大,要當好財務掌控絕非易事。如果財務方麵出現問題,不管是財務人員還是公司的原因,都會給一個快速上升期的企業蒙上一層陰影。

在這裏,尤其要點明的是,很多企業經營者本人對財務問題不夠重視,導致公司財務製度長期缺失和不規範。這個問題天長日久存在著,對於企業而言,不僅是危險的,更有可能是致命的。

比如,幾年前有一些民營企業為了更多獲利而忽視稅務法規,用作假帳等手法偷稅漏稅,但是違背現行稅收政策會給企業帶來稅務風險,很多業務發展處於上升期的企業就因此被罰“落馬”或者一蹶不振。這些企業的教訓告訴經營者們,做一個成功的企業,首先要嚴格遵守我國現行的稅務稅收製度。為此,企業一定要時時關注國家稅務政策的變化,及時跟上形式,否則當我國稅收政策出現調整,而你的企業仍然沿用以前的辦法時,便有可能造成稅務法規濫用錯用,從而為企業造成經濟損失並留下稅務汙點。

在過去的財務管理中沒有財務經營的理念。其實,財務部門的職能不僅是花錢,更重要的是產生效益。我們要以經營業務的思想經營財務,使之成為企業利潤的又一個源泉,這就是財務經營的理念。科利華收購阿城鋼鐵的過程,不僅是業務經營的過程,更是財務經營的過程。它衝破了傳統的財務管理職能的局限,體現了財務經營的理念。

本書本著實用、的原則,遴選企業在運營過程中最關注、最困惑的155個問題,為企業財務人員和企業主們做出詳盡解答,以期為,幫助企業走上財務規範、高效的發展快車道。當然,企業財務問題涉及方麵眾多,各地域、各行業也有各自的財務政策和特點,企業在經營中遇到的具體財務問題還要根據實際情況研究定奪。

在本書編寫過程中,宇琦工作室的孫建偉、吳寧玉付出了心血與努力,特此表示由衷的謝意。

編著者

2010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