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長鼓舞的不是小學生就是大學生,中間斷帶非常明顯,筆者認為,在初高中都要設置此課程的教學,或者設置興趣班,或者設置長鼓舞協會等一些列組織,利於學生在此組織中互相學習和交流。這樣的課程,一是培養了學生的特長,二是舒緩學生學習文化課程的壓力,三是增加了學生之間的相互幫助與交流。對此,有很多學校特別是高中學校,非常不屑於這些特長課程的設置,認為隻有學好文化課才是正道,學生才有出頭之日,還在延續古代的“十年寒窗苦讀,一朝成名”“頭懸梁,錐刺股”的祖訓,這樣培養出來的書呆子走向社會以後,很少有所成就,他們根本不會交流,不適應社會的發展。在教育教學力推改革的今天,我們作為教育者更應該力推素質教育,讓學生們的學習生活是快樂的,充滿情趣的。使我們的校園百花齊放,有句詩寫得好“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希望我們的小學,初高中,大學堂裏處處春滿園。
4.4加強對民族傳統體育科學理論研究
對民族傳統體育科學的認識,不能隻是停留在表象上,如何更深入地理解它內在的文化底蘊,這就要求加強對民族傳統體育科學的理論研究,實踐指導理論,理論源於實踐,兩者相輔相成,共同發展,缺少了科學理論的研究,民族傳統體育科學的發展道路是不明確的。因此,建議加強國家,國際民族傳統體育科學理論研討會等,創辦民族傳統體育科學刊物等。
4.5把“長鼓舞”納入全民健身的大格局中
2012年,我國出版了一套全國全民健身操舞套路,其中就有少數民族套路,但是長鼓舞這樣的套路還沒有,既然是為了全民健身,應該不拘一格,明年的新套路的出版,可以把瑤族的長鼓舞收錄進去,長鼓舞有72套程式,每套程式又有相對應的風格特點,前後呼應,這種原生態的健身舞會給健身者耳目一新的感覺。
建議以後增加此類項目的表演和比賽。這需要相關部門和協會對非物質文化的重視,積極承辦,也可以協同社會企業等共同組織,普及長鼓舞的健身知識。
5 結論
在瑤族文化中長鼓舞是瑤族人民有史以來的生活結晶,是我國非物質文化的一塊不可替代的瑰寶。它具有深厚的體育資源價值,我們應全民行動起來采取各種有利的措施,把長鼓舞這塊小小的但具有極高價值的寶玉,保護起來。人人樹立對民族文化的保護和傳承意識,這樣的民族才是不忘本的民族,才是容納百川,百花滿園的民族。
參考文獻:
[1]徐祖祥.瑤族文化史[M].雲南:雲南民族出版社,2001:300.
[2]張錦秀.瑤族[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社,2011.07:62.
[3]鄭德宏,任濤,鄭豔瓊.湖南瑤族風情[M].長沙:嶽麓出版社,2009.06:56.
[4]肖麗萍.尚寧瑤族[M].中國民族攝影藝術出版社,2008.12:147.
[5]劉小春,丁戰,蘇斌.(廣西)桂東瑤舞探秘[M].廣西民族出版社,1992.05:260.
[6]王思民.貴州瑤舞與節日民俗論[M]. 2010:6-8.
[7]陳永祥,葉國香.守望我們的精神家園——永州瑤族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生態調查[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7.02:01.
[8]何華湘.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播研究[J].華東師範大學學報,2010.04:01.
[9]瑤文化研究室.瑤歌瑤舞迎賓客——永州民族團結進步行見聞之二民族文化傳承篇[EB/OL].永州人大網,2013.09:26.
[10]王偉.品讀永州之盤王節[EB/OL].中國廣播網,2012.11:29.
[11]唐建國.瑤族長鼓舞《跳九州》亮相吉首國際鼓文化節[EB/OL].永州網,2013.10:18.
(湖南科技學院體育係 湖南永州42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