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體現“目標引領內容”的思想,打破傳統意義上的教學組織形式的束縛
以學生喜聞樂見的運動項目為突破,由單調、枯燥、空洞的反複練習變為豐富、有趣、具體的自主學習。
案例:中長跑—校園定向運動(水平四、七年級第一次課)
教學流程:定向跑(每個小組按地圖指定的路線依次到達地圖標出的8個標誌物,並收回指定的卡片,收齊8張卡片後返回起點)-定向折回跑(從起點出發,到達第一個標誌點,取卡片回到起點,把卡片放到指定位置。再重新出發到第二個標誌點,以此類推,依次到達地圖標出的8個標誌物)-脈搏測量、調整呼吸。
剖析:教師采用了學生喜愛的新興運動項目“校園定向運動”作為練習內容,激發了學生對中長跑的興趣和參與熱情。使學生在提高有氧耐力能力的同時,初步學習了定向運動的知識,掌握判斷方向、讀懂地圖的技巧。讓學生在運動中體驗樂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及團結互助,頑強拚搏的精神。
三、課堂評價的科學性、差異性、及時性能最大程度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並對學生一生產生深遠的影響
教師應充分發揮評價的診斷、反饋、激勵和發展功能,更有效地挖掘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潛力,促進學生更好地“學”,從而實現“教與學”的有機統一。
案例:籃球—原地投籃(水平四、七年級、第二次課)
教學流程:教師以籃圈的投影點為圓心,分別以2米、3米、4米、5米為半徑,劃了4個半圓。學生站在任何一個半圓上進行投籃練習,投中計分;得分按照投籃距離的遠近分別得分為5、4、3、2分,女生在5米、4米半圓上投中得分則按雙倍得分計算。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以小組總得分數判定團隊成績。
剖析:在這一案例中通過學生自己選擇投籃距離,自主學習思考並實踐如何投準;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體現組內成員之間的互幫互助;以組際競賽的形式,進行團隊合作;充分展示了教師在教學評價(規則設置)上科學性、差異性和及時性,較好地達成了預設的教學目標。
四、教師的教學藝術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指引學生養成鍛煉習慣的源泉
任何時期,一堂好體育課永遠離不開教師“高超的教學藝術”。教師高超的教學藝術,能使學生學得紮實而又靈活、輕鬆而又愉快,使學生陶醉於一種藝術享受而對體育課堂教學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
高超的教學藝術來源於教師的基本素養、刻苦的磨煉和不懈的追求。它具體體現在技能、組織藝術、引導藝術、激勵藝術、語言藝術、練習設計藝術等方麵。
案例:障礙跑—跨欄跑(水平五、高中一年級、第一次課)
教學流程:教師完整示範-學生分組跨越障礙練習(跑道上設置不同距離的標誌線)-教師評價-跨越障礙難度挑戰賽(跨越不同高度的障礙)-教師評價並與“難度挑戰賽”前三名進行示範。
剖析:首先教師憑借優美的示範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其次在教學設計中將學習的難度降低,化解學生的恐懼、畏難心理,再運用評價、示範、競賽不斷激勵學生自主練習,教學效果良好。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俄國文學泰鬥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的不是強製,而是激發學的興趣”。如能在中小學階段的體育課堂中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那就會形成正確的學習動機,達到積極參與體育活動,養成自覺鍛煉的好習慣,有效提升體質健康水平。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製定.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教育發展研究中心528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