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宮如問:“你可知道這糧草屯放之處和密道的入口在哪裏?”淵源戲陽答道:“小人知道,可以為將軍帶路。”北宮如大喜,是夜,與眾將商議,明日兵分兩路。一路由孫伯綾帶五百人前去切斷糧草,一路由北宮如帶剩下一千人馬半夜從地道秘密潛進城,殺它個措手不及。計策已定,破城指日可望,北宮如有一種如釋重負的輕鬆。
次日清晨,北宮如整頓兵馬,由淵源戲陽帶路,全速前進。怎奈一路竟是崎嶇小路,走到一條河邊已是正午,人困馬乏。士兵們見到有水,紛紛飲馬,還有人見水淺而緩,便裸衣而入。隻聽淵源戲陽大叫一聲:“萬萬不可喝水渡河!”但為時已晚,四處馬嘶人吼,皆口鼻出血而亡。趙景知大驚問道:“這是怎麼回事?”
淵源戲陽解釋說:“這河名叫夜河,因為隻有晚上才可以過河。夏日天氣炎熱,這河裏的毒氣聚集蒸發,人馬或渡水或飲水,都會中毒。隻能等到夜深之後,水溫變冷,毒氣下沉,人馬才能過。”北宮如問:“可有其他路?”淵源戲陽搖頭說:“並無他路。當初建這糧倉的時候,便特意選在這夜河上岸五十裏處,有這河為天險,以保萬全。除了驪戎人,外人都不知道這渡河之法。”
北宮如無奈,隻好叫大軍休息,等到入夜。到了晚上,空氣涼爽,大軍果然安全渡河。上岸後,夜裏行軍,速度不比白天,一行人直走到第二天上午,淵源戲陽才說:“前方就是屯糧草的地方了。”北宮如派兩個探路兵去前方打探虛實。兩人不多時騎馬回報說:“前方確有大窯倉,依地而建,排列有序。”
“這南方潮濕,糧倉依地而建而不架高,如何防潮防濕?”北宮如好奇的問。淵源戲陽不假思索地答道:“這窯倉的倉底,是先墊上一層幹土加固夯實,再用火烘烤,然後塗抹桐油調和的紅燒土碎渣,碳燼等。窯倉四壁更加複雜,自下而上圍著窯壁砌上橫列的壁板,壁板外麵緊靠著荊木條編成的木箔,木箔外麵再貼兩層席子,席子之間再填一層厚厚的糠秕就可以抗潮抗濕。”
公子如深深點頭,讚道:“果然設計的周全。”便領軍徐徐靠近糧草處。淵源戲陽獻計道:“這把守的兵士們,一般到正午會因為酷熱,都會脫甲卸鞍,防範比較鬆懈,可以等到那時候突襲。”北宮如表示讚同,便吩咐孫伯綾的人馬在附近樹林裏埋伏,等到正午伺機而襲,自己和景知帶著淵源戲陽去找那地道入口。
公子如領軍大約又走了一個時辰,便覺得哪裏蹊蹺,問淵源戲陽道:“這糧草多少日從這地道送入城內?”淵源戲陽答:“大約三日一次。”北宮如又問:“即是如此,為什麼這道路之上竟不見散落的稻草米粒和大車走過的輪印?”淵源戲陽諂媚的笑說:“將軍真是觀察如微。這也是公主修魚月的命令。凡運糧草的大車走過,必有士兵在後麵清掃痕跡,讓人無跡可循。”公子如聽後,更對這位心思縝密的年輕公主,多了幾分敬意和好奇。
又走了大半個時辰,已近正午,忽然喊聲震天,道路邊殺出兩隊驪戎伏兵,將公子如等團團圍住,兩路人馬混戰開來。北宮如知道,自己又中計了。廝殺間,瞥見那淵源戲陽正欲騎馬逃遁,公子如大怒,搭弓射箭,正中馬腿,淵源戲陽被翻下馬背,倒在地上。公子如飛馬上前,探身將他一把抱上自己的馬,且戰且退,帶著趙景知和殘餘部隊向山裏逃去。
後麵的戎兵一路緊追不舍,北宮如一行人好不容易拚了命才甩掉追兵,可以喘息片刻。這時遠遠有一路人馬卷塵而來,正是倉惶逃命的孫伯綾。兩路人馬彙合,點點隻剩不到五百人。趙景知早已殺得雙眼通紅,喘著粗氣問:“公子,我們下一步怎麼辦?”公子如坐在馬上,似笑非笑地說:“下一步?我們該反敗為勝了!”接著,他低下頭,在淵源戲陽的耳邊冷冷說道:“你說呢?公主。”淵源戲陽感覺到北宮如呼出的熱氣在自己耳邊慢慢散開,不禁打了一陣寒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