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商談(2 / 2)

“老板,給我來一碗砵仔糕,多放生抽!”

看到那間熟悉的小吃攤檔,韓彥的饞蟲被勾了起來,他身上還有五毛錢,韓彥找了一個沒人的座位坐下,叫了一砵仔糕。

“都不知道多久沒吃過緣街擺攤的砵仔糕了……額……也對,後世城管戰鬥力太犀利了!”砵仔糕是粵廣的傳統小吃,已有數百年的曆史,《台山縣誌》記載有正宗砵仔糕的做法:“沁出清泉,其家適設石上,取以洗糖,澄清去濁,以缽盛而蒸之。”。

用人話說就是:把米漿加糖混和,用砵裝好拿去蒸,砵仔糕就做出來了——隻是現在的人大多都用碗代替了砵。

比起後世種類繁多的各種小吃,砵仔糕也不算特別好吃,但韓彥要的就是那份久違的回憶。

“老板,生抽放少了!”

兩毛錢一碗的砵仔糕韓彥還諸多要求,幸好老板人好,笑眯眯的拿過韓彥遞上前的碗給他加了一勺生抽。

“這不阿虎家的小娃嗎?放學了啊!”

韓彥對老板嘿嘿的笑了笑,大家都以為他在傻笑,其實他是忘記了老板到底叫什麼,不知怎麼搭話才好。

“老梁,都下午五點了,你孫子也放學了吧!”

有客人叫了一聲“老梁”,韓彥才想起小吃攤檔的老板是姓梁,他們這些年紀差不多的孩子都叫他梁老伯。

韓彥邊吃邊思考怎麼忽悠……勸說老爸老媽下海經商的問題,雖然這事不也太急,但是早點確定下來也是好的。

“關鍵是讓老爸先做成一單生意,而且這生意賺的錢還不能太少,不然他沒有動力。”

網絡很也很賺錢成本又低,可惜要到1987年北京大學的某位教授才向德國發出第一封電子郵件,1994年中國才終於獲準加入互聯網,要等中國真正意義上的網絡時代來臨,還要等十五年呢。

吃完砵仔糕韓彥也不急著回家,而是在集市上到處逛了起來。

“新鮮鯉魚!剛上岸的鯉魚啊!”

“同誌,來吃碗雲吞!”

“馬蹄挑兩斤,又甜又爽口!”…………

韓彥大概是餓了,不一會有眼光光的盯上了小吃攤,兜裏還剩下三毛錢,又叫了一碗雲吞,吃完還不覺得飽,想再叫一碗的時候才發現自己身上的5毛錢都花光了,隻能看著街上的小吃咽口水。

韓彥歎了口氣,想:“錢啊,果然做什麼東西都需要錢,即使物價水平超低的八五年也一樣!到底從哪裏開始起頭賺錢好?”

韓彥有點鬱悶,做什麼買賣都需要錢,如果找不到好的項目說服老爸老媽,他賺錢的計劃將會延後好一陣子,難道還要等上幾年再開始自己的商業計劃?

“柿子餅,柿子餅!一角錢一個柿子餅隨便挑!”

一個小商販的叫賣聲傳入韓彥的耳中,仿佛如一道光在他的腦中劃過。

韓彥一拍手掌,驚喜的叫了起來。

“有主意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