獎懲無處不在,它滲透在我們的生活中。
老師給貼個小紅花,媽媽獎勵個遊戲機,甚至是美國政府奉行的胡蘿卜加大棒的外交政策,這些都可以稱為“獎懲遊戲”。不過總體而言,美國人更喜歡使用懲罰策略,而中國人則喜歡使用獎勵策略。
獎懲似乎是個簡單的問題,誰都知道,應該獎勵好的,懲罰差的、錯誤的,似乎凡是有常識的人都可以做好獎勵問題。但誠如書中所述,獎勵有時是個非常複雜的問題。例如,如何獎勵隱性業績?諸如團隊協作、“以老帶新”等很難量化的東西,應該如何獎懲?應該建立怎樣的機製7作者在本書中開宗明義,提出了對業績的定義問題,這就是獎懲中“綱”的問題。對於具有一定規模的企業或其他機構,定義業績也許就不是依靠常識可以解決的。即便你采用“庫存降低”、 “銷售業績”、“數據說話”等所謂的“硬事實”為依據的業績評價標準,也可能遭遇失敗。
獎懲中的“目”就更加複雜了,但作者對其中的主要問題卻進行了清晰的剖析。所謂“目”就是細節,“細節決定成敗”這句管理時代的新格言,在克爾的這本精彩著作中都有體現。例如,相對評價與絕對評價各有什麼利弊?為什麼傑克·韋爾奇由於形勢所逼,做出了“最差的10%員工自動解職”的決策?獎懲遊戲中存在怎樣的博弈?管理者是怎樣在獎勵中作繭自縛的?業績考評中,你當然會考慮已發生成本,但是你考慮過“已避免成本”嗎?獎懲中如何處理公平與效率之間的平衡?書中的分析常讓人產生豁然開朗或者別有洞天的感覺,有時你不得不擊節讚賞、拍案叫絕。
本書作者之一的克爾實在是個“趣人”,他的許多例證,把枯燥、實用的獎懲問題,分析得很是“逗趣”。他的講述經常點到為止,卻讓人回味無窮。例如,海豚教人的克爾版本就非常“另類”,讓感傷主義者或浪漫主義者讀來有點胸悶: “數百年來一直流傳著落水海員因被海豚推回到岸邊而奇跡般生還的故事,海豚也因此被描繪成仁慈心善的水中生靈。然而科學研究卻對海豚的這一形象提出了挑戰。研究表明,事實上海豚非常喜歡推東西,而不僅僅是推人。同時,它們會將東西推往各個方向,而不僅僅是推向岸邊。當然,那些不幸被海豚沿著海岸線推行,甚至被推向大海深處的落水者很少再有機會講述他們當時的經曆。”
這個故事與獎懲遊戲中的某些問題存在著諸多可比性與相似性,也許許多管理者都被手下的“海豚”迷惑了,克爾如此暗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