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孩子牙齒健康的8種錯誤觀念
健康養生
作者:餘日月等
1.牙齒好壞是天生的
在一些家長的固有觀念裏,一口好牙是天生的,與後天保健關係不大。毫無疑問,牙齒的健康和全身健康一樣有天生的因素,但是後天的保健措施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時甚至是關鍵性的作用。父母的經驗不一定在孩子身上適用,因為現在孩子們的飲食結構,生活方式和幾十年前相比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些都會對齲齒的患病造成影響。因此,加強口腔保健對於孩子擁有一口健康的牙齒是非常關鍵的。
2.乳牙早晚是要換的,壞了也無所謂
這是兒童口腔保健中的最大誤區。首先乳牙對於兒童的咀嚼、發音、消化、吸收、身體發育、美觀及心理發育有相當大的作用。其次,乳牙對於恒牙的萌出和排列、頜骨的發育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對於乳牙的保健、治療都必須足夠重視。
3.口腔保健就是每天刷牙兩次
每天至少刷牙兩次是正確的,但是口腔保健不是每天刷牙兩次就足矣。一些家長隻是督促孩子每天刷牙兩次,但對刷牙的方法、刷牙的效果卻從不過問。家長應該教會孩子正確的刷牙方法,並檢查孩子的刷牙效果如何。較小的兒童精細動作不夠發達,無法獨立完成刷牙這樣的精細動作,因此,家長應該幫助孩子刷牙,直到確認孩子自己可以較好地獨立完成為止。此外,口腔保健的內容除了每天刷牙,還應包括使用牙線,定期口腔檢查,必要時塗氟防齲,必要時牙周潔治等等。
4.食物越精細越好
許多家長自己年幼時生活比較艱苦,現在經濟條件改善了,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生活得更好,在他們的觀念裏,食物越精細越好,因此,盡量給孩子挑選精細的食物。精細食物雖然口感好,但是沒有粗纖維對牙麵的摩擦,食物更容易滯留在牙麵上,對預防齲病和牙周病都不利。精細食物不需要咀嚼,缺乏咀嚼鍛煉,對兒童咀嚼係統包括頜骨的發育都非常不利。因此,食物並非越精細越好,多吃一些含纖維素、需要較多咀嚼的食物對兒童預防牙病、頜骨發育等都大有好處。
5.隻有吃糖多了才會影響牙齒的健康
現在的家長都有一個常識:吃糖多了容易患蛀牙,這是沒錯的。但應該明確,不僅攝糖的量會影響牙齒患齲,攝糖的方式、頻率也會影響牙齒患齲。糖與牙齒接觸時間越長,牙齒越容易患齲病,因此,應該盡量減少糖與牙齒的接觸時間。比如幼兒用杯子或勺子喝含糖飲料比用奶瓶喝可以減少牙齒浸泡在飲料中的時間;同樣一瓶含糖飲料,一次喝完比多次喝完可以減少糖與牙齒的接觸時間;正餐之前吃糖,進餐時食物中的纖維素會摩擦、清掃牙麵,這會使糖與牙齒的接觸時間少於正餐後吃糖;攝糖後刷牙可以減少糖和牙齒的接觸時間;睡覺前攝糖,可以增加糖與牙齒的接觸時間。此外,除了糖,其他飲食也會影響牙齒的健康。比如高碳酸的飲料。牙齒的表層是鈣鹽,在高碳酸飲料的酸性環境下會被破壞。將拔下來的牙齒在可樂中浸泡1周,在顯微鏡下可見牙齒表麵千瘡百孔。高碳酸飲料與致齲菌產生的酸協同作用,可以使齲齒的破壞更加迅速、更加廣泛,使牙齒原本不容易患齲的部位也患齲。
6.隻要孩子喜歡,奶瓶喂養到大點也沒關係
奶瓶喂養孩子時,牙齒浸泡在奶汁或甜品飲料中的次數多、時間長,因此,容易患齲。從孩子1周歲左右開始,可以練習孩子使用杯子、勺子喂奶和喝其他飲品。
7.矯正牙齒就是為了整齊、美觀
牙齒不整齊不隻是影響美觀,也會影響口腔衛生保健的實施,容易導致齲齒和牙周病,因此,不整齊的牙齒即使您覺得不影響美觀,甚至覺得更有個性,但從牙齒健康的角度考慮也應該矯正。此外,有些孩子牙齒雖然整齊,但可能有其他更嚴重的問題,比如前牙閉鎖(牙合)等,也應該矯正。
8.矯正牙齒要等換完牙齒之後
大多數情況下,矯正牙齒要等換牙後,但有些情況,比如前牙反合(牙合)等需要早矯正,因為矯正牙齒應該盡早谘詢正畸專科醫師,避免錯過最佳矯正時機。
(摘自人民衛生出版社《健康從牙開始·兒童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