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驚變(2 / 2)

“第三條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精神。”

“精神?”

“對,就是精神,這也是我提議設立軍校的最主要原因。”

“精神與軍隊有關?”

“不但有關,而且可以說是一個軍隊的首要條件,”施天羽笑了笑說道。在後世,精神文明建設可是一支軍隊的重中之重,是一支軍隊成為一支鋼鐵之師的必要前提。

“敢問太尉,漢唐之世與我朝相比誰更富裕呢?”施天羽拱手問道。

“當然是我朝富庶,這誰不知道。”

“那敢問在那些經常劫掠我漢族的北方各民族眼中,誰有更強呢?”

“這……當是漢唐強些,”雖說不情願,可這畢竟是實情。

“難道我大夏朝武器裝備不如漢唐之時麼?難道我大夏朝軍餉物資不如漢唐之時麼?”施天羽搖了搖頭,“我大夏朝論裝備之精良,軍餉物資之充裕遠超漢唐之時多矣,之所以不如漢唐之時,缺的就是這精神。”

“"犯天漢者,雖遠必誅","匈奴未滅,何以家為","取富貴唯有大槊耳","氣吞萬裏如虎","漢兵奮迅如霹靂,虜騎奔騰畏蒺藜",何等的自豪,何等的自信!”施天羽越說越是慷慨激昂,對於這個跟曾經曆史中那宋朝有些相似的夏朝,施天羽也有著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心痛。文武分途、以文製武的國策,導致武將地位低下。這又是個文人無限拔高的畸形社會,上行下效,夏朝人都以當兵為恥,正所謂"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

“我們雖然富裕了,文化發達,可是我們丟掉了許多的東西,我們丟掉了祖先給我們留下的特質:光明磊落,忠義剛烈。重榮譽,輕生死,骨頭硬,脾氣大。“壯誌饑餐胡虜肉”的故事好像是出處就是當年王莽時代吧,那時由於後勤供應不上,準備把一個邊防哨所撤掉,而當時的哨所守將響亮的說:即使是靠吃胡人的血肉為生,也決不撤退。這種血性豪情,不令我今朝之人慚愧麼?”

藍玉默默地點了點頭,這是自己無法否認的事情,文貴武賤,世風如此,人們更喜歡的則是那靡靡的文風,而整個民族的血性已經稀薄,甚至沒有了,如今大夏朝空自擁有百萬大軍,可真正能拉出來見仗的又有幾支?即便是當年自己率領的驍勝軍又還有當年的幾分戰力呢?

“那你覺得缺少的是什麼精神呢?”

“亮劍精神……”施天羽毫不猶豫,斬釘截鐵的說道。

藍玉看著施天羽,心中有種無法表述自己心中的感受。

見施天羽隻是他的臨時起意,軍校的事情其實已經合計的差不多了,很快就會推動進行。

相對於藍玉的勇猛來說他更擅長的是謀略,隻是當年被安平侯的光芒遮擋,人們更多的注意到他的勇猛的一麵。以他的眼光,自一聽到軍校這個提議,藍玉就知道設立軍校對於軍隊的巨大益處了,所以現如今所需要考慮的則是軍校內應該教什麼,那些人可以進入軍校。

而在這議事期間,施天羽這個名字被屢次提及,讓他對這個提出軍校的年輕人產生了興趣,他很想見見這個天子跟當朝首輔都交口稱讚的人,而且聽說他有些當年侯爺的風範,這更勾起了他的好奇心。

現在看來這個長的跟侯爺有六七分相像的少年比自己想象中更為出色,更為少年老成,他有著不輸於成年男人的老辣眼光,而他對軍隊的看法竟是比那些在軍隊中廝混了一輩子的老將們還透徹了幾分,更讓他想不到的是他對於軍隊戰鬥力的全新解讀。

“亮劍精神……”藍玉若有所思的點著頭,暗自體會這四個字所包含的東西。

“是的,亮劍精神,我先解釋一下什麼叫亮劍精神吧,據說古代劍客們在與對手狹路相逢時,無論對手有多麼強大,就算對方是天下第一劍客,明知不敵也要亮出自己的寶劍,即使倒在對手的劍下,也雖敗猶榮,這……就是亮劍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