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時兩年的波恩蠻人叛亂,看似一時陷入了低潮,然而這隻是一個引子。銀白房間的棋盤中,冷弈在騰龍大陸放下了第三枚棋子。
大曆1395年,受到波恩叛亂的影響,波旁僑民聯盟對波旁發動了聲勢浩大的叛亂,一時間騰龍大陸北部糜爛。
波旁僑民聯盟叛亂的原因,無非就是並入波旁領土以後,那些波旁僑民從印哥納的太上皇變成了波旁的二等人,落差之下的不平等,再加上波旁新的移民不斷擠占舊移民的政治資源,多方影響之下最終發生的叛亂。
波旁僑民聯盟的英靈,是羅曼赫非的蛇姬瑪琪娜和羅曼赫非的統一者庫圖四世,不過兩人此時方才15歲,並沒有左右這一場戰爭局勢的資本,如今掀起這一場戰爭的,還是他們的父輩。
波旁僑民聯盟的叛亂持續了3年,最終波旁僑民聯盟在交出幾個“領導者”被波旁處決,波旁部分同意波旁僑民聯盟的訴求以後,波旁僑民聯盟再一次服從了波旁的統治,回歸波旁境內。
而在此1年前,波恩叛軍也發生了一件大事。
隨著波旁加大了對波恩叛軍的鎮壓力度,叛軍中不斷有人死亡、自行逃散——自從波旁表示拒絕接受俘虜的態度,並將一個殺了自己酋長向波旁投降的蠻族將領處決以後,波恩蠻人寧可自行逃散都不肯投降了。
在叛軍戰死的名單中,就包過蘇裏維爾這一世的父親恩科修。
在恩科修時候死後,一方麵是波恩叛軍的領袖位置,被多姆的父親萊恩繼承。
另一方麵是他的部落,被恩科修的堂弟、也就是蘇裏維爾的叔叔繼承了,蘇裏維爾隻分到一些部民——這還是靠多姆向萊恩建言,聲稱他已經和蘇裏維爾結為血盟兄弟,才得到多姆部落的支持。
可憐多姆上輩子那麼仇視蘇裏維爾,如今為了英靈戰陣的勝利,卻不得不捏著鼻子去幫助蘇裏維爾。
可是局勢仍然是那麼的艱難,波旁是那麼的強大,軍隊似乎永遠沒有窮盡,兵器比波恩叛軍精良好多,而叛軍的隊伍卻越打越少,如果不是不斷有波恩奴隸前來投靠,恐怕叛軍已經自行解體了。
在那血腥、漫長而又痛苦的戰爭中,蘇裏維爾在不斷的磨練自己,讓自己恢複到前世最好的狀態中,而冷弈也給了他這個機會。
大曆1399年,搶了蘇裏維爾酋長位置的叔叔在戰爭中戰死,蘇裏維爾還有一個小叔叔試圖搶奪酋長位置,被蘇裏維爾聯合老叔叔的兒子一起擊敗,小叔叔不得不退走內陸沙漠。接著蘇裏維爾再與老叔叔的盟友,自己的堂哥來了一場火並,終於成為部落的酋長。
當然,過於年輕的蘇裏維爾實力實際上是不夠的,於是蘇裏維爾就投靠了多姆父親的部落,成為他們部落的附庸。
靠著這層關係,蘇裏維爾的拿手好戲騎兵部隊,終於有了建立的可能性。
就在蘇裏維爾和多姆正在康波邊境痛苦掙紮的時候,波旁又出事情了,為所有的叛軍送上了一份大禮。
大曆1400年,趁著第14個新百年的到來,波旁第112任執政長安盧二世靠著新官上任三把火,發表了《古老榮光演講》,在這個演講中安盧二世提出了古老榮光原則。
所謂古老榮光原則,大致意思是“世界以波旁為中心,波旁以老航道為中心,所以世界各國都需要為波旁服務,而波旁各個地區則需要為老航道服務,老航道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天然高於其他地區”。
古老榮光原則並不是安盧二世一時心血來潮的產物,而是長久以來的波旁思潮的一個體現,即老航道至上。
以波旁曆代執政長出身籍貫為例,可以分為三個時代,即本土時代、波旁島時代和老航道時代。
本土時代,是所有非殖民地出生的貴族,都有機會成為執政長的時代;波旁島時代,是所有在波旁島上的貴族都有機會成為執政長的時代;老航道時代,是隻要在波旁島老航道上的貴族才有機會成為執政長的時代。
一開始,波旁行省的劃分還沒那麼細,隻有最繁華的地區可以成為執政長;後來波旁執政長出生的籍貫渠道就擴寬了,比如費力遜九世他就是南部航道出生的執政長;但是從三百多年前開始,隻有老航道貴族能成為執政長成為了慣例,其他地區即使是波旁人貴族也無法成為執政長。
而從一百多年前開始,任用老航道貴族成為航道總督也越來越頻繁,因為老航道貴族越來越多,他們開始擠占其他地方的貴族資源。
比如前幾年的康波叛亂,實際上就是老航道想找個苗頭,把這些老航道出生的貴族塞到其他地方去,可惜他們認為老航道才是天下的中心,因此寧死不從。
而這個所謂的古老榮光原則,就是老航道想將原來那些潛規則,變成可以成為法律條文、落實在紙上的規則。
這是波旁向內部亮出的屠刀,而這必將遭遇到更大的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