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山不知道,王半仙早就背著他與陳二叔達成了一致,幫他與鳳妮定下了這門親事。王半仙的相術可不是吹得,那可真是說風是風,說雨是雨,四裏八村沒人不把他當神仙。有一次他在陳二叔家喝醉了,打著酒嗝對陳二叔說:“俺們小山跟鳳妮就是天生的夫妻命,就算是天塌地陷也分不開。姻緣天定,無可阻擋。”
就這兩句話,把陳二叔夫婦說得是眉開眼笑,王小山是他們看著長大的,那人品簡直沒的說,再加上那神鬼莫測的本領,真是打著燈籠也找不到的好女婿。當天晚上,陳二叔便與王半仙開懷暢飲,喝了個一醉方休。轉天起來,他們就趁熱打鐵,定下了這門親事。可憐的王小山還不知道,他就這麼不明不白地被王半仙賣了。
王半仙對王小山的教育十分特別,包括身世在內,什麼都沒有瞞他。從小的時候,王半仙就告訴王小山,不論遇到什麼事情,都要有自己的主見。別人怎麼說,怎麼樣,都不重要,千萬不要被別人的態度影響了自己的思考。王小山將這些教導深深地記在了心裏,並一直按照王半仙的要求來嚴格要求自己。時間一長,他便養成了多聽、多看、多想的習慣,遇事三思而後行,總是顯得一副從容不迫的樣子。那些年輕人常有的毛躁與不安穩,從來都沒有在王小山的身上出現過。
王半仙與王小山這爺倆總屬於月牙村中的另類,他們相互之間的稱呼也十分的特別。王半仙稱呼王小山為“小子”,而王小山則稱呼王半仙為“老頭子”,這爺倆二人之間從來都沒有什麼客氣可談,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每一次都是弄得雞飛狗跳。不過全村上下早就習慣了他們爺倆的生活方式,對此俱都是不聞不問,村裏人都知道,這爺倆都是刀子嘴豆腐心,別看吵的厲害,卻蘊涵著真摯的感情。
在王小山長大之後,王半仙出攤的次數便漸漸地少了下來,基本上每天都去陳二叔家坐坐,喝點小酒,閑聊幾句,順便蹭蹭飯,而鎮上那看相的攤位則教給王小山去全權打理了。對此,王小山也曾經提出過異議,卻被王半仙理直氣壯地擋了回來:“該教的都教給你小子了,難道還不能讓老子享享福?給你小子個鍛煉的機會,自己都不知道珍惜,難道離了老子就不行了麼?”
王小山聞言眉毛一挑,不甘示弱地回答:“老頭子,你別得意,就算沒有你也出不了差子!要不是露上兩手,你還不知道啥叫青出於藍了!”
看著王小山昂首挺胸地離開,王半仙不禁得意地哼起了小曲。這樣的結果是他早就料到的,誰還能比他更了解王小山的性子呢?
王小山背著一個帆布小包,吹著口哨離開了家門,他與人約好了時間,要去徐家村去看看風水。這個帆布小包從他十二歲那年就陪伴在他的身邊,裏麵的東西也從來沒變過。幾根繡花針,一條短粗的木棍,一袋清水,一顆拇指大小的火石,以及一塊濕潤新鮮的泥土。這幾樣東西雖然不起眼,卻是看風水必不可少的工具,分別代表了五行之中的金木水火土。一般來說,風水之中很多的變化都與五行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隻要掌握了五行之中的奧妙,就可以化解不少的劫難。
就算是王半仙也不敢小看這幾樣東西,它們都是王小山精挑細選出來的法器,有著神妙莫測的效果。依靠著這些小東西的幫助,王小山縱橫周圍的村鎮,還尚未出現過差錯,要不然他王小仙的名頭,又怎麼會越來越響亮呢?
徐家村位於月牙村的南端,相隔大約十幾裏地的路程,兩村之間有大道連接,交通還算是便利。王小山打算走到村口,隨便搭上一輛車,那樣用不了多久就可以趕到徐家村了。其實對於山裏長大的孩子來說,就是走上這十幾裏路也沒什麼大不了,不過依照王小山的習慣,既然有省事的辦法自然就不會讓腳板受罪了。
“小山哥!”“小山哥!”
還沒走到村口,王小山就聽到後麵有人喊他。而且從這個稱呼上就可以知道來人的身份,因為在月牙村裏隻有鳳妮一個人這樣稱呼他。
轉回頭來,王小山一眼便看到了鳳妮那熟悉的身影。可能是由於一路小跑過來,鳳妮有些氣喘籲籲,粉嫩的小臉也比平常的時候多出了一摸嫣紅的色彩。鳳妮那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含情脈脈地望著王小山,臉上充滿了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