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贖
首卷語
作者:黎爭
不知為何,最近常常想到“救贖”這個詞。
呼吸著令人窒息的霧霾空氣,肺需要“救贖”;
江河中滾滾而來的死豬與死魚,眼與胃需要“救贖”;
井水中汩汩冒出的“血漿”,生命與靈魂都需要“救贖”;
北京五道口的房價10萬元一平米,國五條來了,有房沒房的人都要“救贖”;
微信紅火了,收費的傳言來了,運營商、騰訊、消費者各自擂鼓要“救贖”……
查了下維基百科對救贖的解釋:指的是個人或社會從痛苦和己所不欲的狀況下解脫,是所有宗教以及部分哲學都要麵對的問題和挑戰。一般來說,在眾多宗教中,隻有猶太教和基督教盼望來自神的救贖,佛教和印度教則認為要借著自己才能得到救贖。
看來人成為人以來,就麵臨著救贖的問題,並貫穿文明發展的始終。而我們的現狀是,文明的發展並沒有帶來痛苦的減輕和己所不欲的減少,反而加重了狀況,於是乎我們被需要救贖所包圍。
如何才能解脫,如何才能被救贖?最近,在央視《對話》欄目的演播室,柳傳誌再一次談起了“柳傳誌救贖聯想”:2009年老柳再出山,重新擔任收購IMB PC業務,邁向國際化受到巨大挑戰的聯想集團董事長。2011年底,老柳完成了聯想國際化的救贖,當時的媒體以“柳傳誌救贖聯想”做了大量的報道,老柳再一次成為企業家的英雄。一個更英雄的救贖故事是喬布斯對蘋果的救贖,不僅挽救了蘋果,更是顛覆了移動互聯網產業的發展,創造了喬布斯式的奇跡。
反過來想,柳傳誌救贖聯想,何嚐不是一次柳傳誌的自我救贖。沒有收購IBM PC老柳和他的聯想已經相當成功,但隻能算是中國式的成功,老柳也隻能是“中國企業家的教父”。老柳的二次出山救了聯想也成就了自己,聯想的成功已經不僅僅是中國式的成功,也是國際化的成功,老柳也成了有更大國際影響力的企業家,“企業家教父”之名更加實至名歸。老柳救贖聯想,不是簡單的老子救兒子,英雄救危局的故事,真正的強者,往往從自我救贖開始。喬布斯同樣如此,沒有實現對自己的超越,就不會有蘋果的超越。
也許,救贖的路就在自己的腳下,救贖的行動就在自己的手中,如同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裏,肖申克通過自己的努力成功地從監獄走向自由的救贖之路。也許,即使相信上帝可以救贖你,至少要開始向上帝懺悔並祈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