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唐木建築隻剩四座半(1)(1 / 1)

大策劃

策劃/本刊編輯部

盛唐帝國,曾經擁有一個木頭構建出來的江山。

以唐帝國的首都長安為例,作為當時世界上最宏大的城市,長安城的建築麵積達到了83平方公裏,是今天西安市區的8倍。當時的府城、衙署等建築宏敞寬廣,是任何封建朝代所不及的——而這些建築,全都是獨特的唐代木構建築。所以,長安城又被稱為“木構起來的世界中心”。

然而,這段曆史也是讓所有中國人莫名其妙的曆史——如此偉大的唐代建築群與建築技藝,怎麼在後來就突然消失了呢?為此,《環球人文地理》雜誌專程走訪了北京、山西的多位古建專家,了解到許多背後的故事……

公元904年,當歐洲的法蘭克人疲於應付諾曼人進攻的時候,作為東方最大帝國的唐王朝,也隨著農民起義走向了末路——朱溫挾天子以令諸侯,造成了一係列的悲劇:劫持唐昭宗遷都洛陽;強迫驅趕大唐皇室和長安士民;拆毀長安皇家宮殿;將百司衙署“按籍遷居”;拆房放木“自渭浮河而下”……中國曆史上規模最宏偉的都城,就這樣土崩瓦解,淪為廢墟。

而世界上最大的唐建築群也就此覆滅。

公元906年之後,長安城再也沒有成為任何一個帝國的國都,而中國的重心,也開始逐漸轉移到東邊——雄雞版圖的東南區域土地肥沃、水道交通便利,對統治者當然更有吸引力。在唐朝之後的所有曆史中,幾乎所有的王朝都采取一種以南北為軸心的戰線,與長安城漸漸遠隔。

時間進入宋代,長安城淪為邊關,一派沒落。這樣稀裏糊塗地又過了數百年之後,長安及其周邊的關中平原,完全淪落為人們印象中的黃土高原,至於那偉大的“木構江山”,也就這樣消失了……

世間再無大唐木建築?

那麼,國都長安之外的其他唐代木構建築又是怎樣消失的呢?

沒有人知道具體發生了什麼,隻知道時間進入數百年後的滿清時期,唐代的木構建築在中國境內就已經找不到了,而那些名震世界的修建技藝,也從此消失了。

日本是最崇尚唐代建築的國家,曾經,無數工匠冒著死亡危險渡過大海,隻為學習唐建築的修建技藝。公元759年,高僧鑒真東渡日本,在奈良修建起一座木構建築——唐招提寺,轟動日本全國。寺廟有金堂、講堂、經藏、寶藏以及禮堂、鼓樓等建築物,最盛時有僧徒3000人。時至今日,唐招提寺依舊被視為國寶,國內外旅遊者眾多。

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日本建築界就曾多次來到中國,企圖尋找到那些已經消失的唐代建築。屢次無功而返之後,有日本學者斷言:中國已不存在唐以前的木構建築,世界上隻有日本奈良才存在著唐代木構建築。

對於日本學者的話,以梁思成為首的中國建築界並不買賬。1931年至1937年間,為了收集編寫《中國建築史》的資料,梁思成與當時營造學社的同仁們跋山涉水,跑了200多個縣,調查研究了2000多座古建築和早期造像石窟,如同大海撈針一般的尋找著,他們期盼奇跡出現。

然而,時間已經過去了1000多年,在這漫長的歲月裏,蟲蛀、火災、戰亂……都是對木構建築致命的威脅。那麼,中國大地上真的再沒有唐代木構建築了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