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文化

極度狂熱

作者:尼克·霍恩比(英)

翻譯:沙迎風

出版社:北方聯合出版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萬卷出版公司

ISBN55

翻著書頁,你會完全忘記作者的存在;合上書的那一刻,像是大病初愈。一個患有失憶症的可憐鬼,無意之間重新拚湊起了記憶拚圖,抹眼淚的時候在怪笑,眉毛揚起的瞬間又轉入唏噓。

在你身邊也許就有這一種人,他們叫球迷,他們有著青春的迷惘,理想而狂熱的性情,獨立於世的生活態度,他們過著顛三倒四讓人迷惑的生活,他們的喜悅或沮喪常常來得莫名其妙讓人不知所措。

這本書是一位阿森納球迷的回憶錄,但又不僅僅是作者一本足球日記,在書中你可以看到另一個自己。這些情景也許隻有球迷這個群體才能體會到,足球對他們來說已經絕不是一種娛樂方式,從某種意義上說,足球已經是一個理想生活的隱喻——“這些人在工作的時候,或者在劇院中,或者在談話的過程中,常會開始走神:恍然間似乎回到10年前,15年前甚至20年前,眼前會閃過那記左腳淩空踢入球網右上角的勁射。”

Gloryland

榮耀之地

1994年美國世界杯主題曲

演唱者:達利爾·豪

美國一直是足球運動的處女地,1994年世界杯是美國首次承辦如此大型的足球運動盛會,當年主題曲的確定也一改前幾屆的激昂曲風,“榮耀之地”在音樂風格上更接近於民謠與流行搖滾樂的結合,歌聲中體現了美國西部荒原的蒼茫感,同時與蘊藏著無限希望。

正如1994的綠茵,有微笑的豔陽,也有遺憾的陰霾。7月17日,在洛杉磯玫瑰碗體育場進行的決賽定格了羅伯特·巴喬的憂鬱背影,也見證了巴西的忘情狂歡。正如1994的美國,如榮耀之地,歌聲中雖缺少綠茵場中的英雄主義情結,但黑與白交織出來的世界,又是那樣的動人心魄,那樣的令人經久難忘。

It started with a feeling

and a dream was born in you

You hope and pray that come the day

you'll see that dream come true.

With every passing moment

you begin to understand

that you're bound for gloryland.

With a hunger in your heart

and with fire in your soul,

with passion rising high,

you know that you can reach your goal (reach your goal)

Believe in what you do

and you'll go straight to see it through (to see it through)

on the road to gloryland (gloryland gloryland)

and I say (loving it)

Gloryland, in gloryland (gloryland)

it's in your heart, it's in your h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