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感悟篇一(1 / 3)

人生感悟(以下觀點純屬個人觀點,不做學術研究)

接下來寫的就是我個人的人生感悟,在這樣的生活環境下的感悟,其實在前麵的文中已然多處暴露了我的個人性格,因為是現在寫的,所以很多東西,都是用現在的性格去臆測的,多少有點不真實,隻是故事是真實的。

所謂人生觀(就是站在一個比較高的高度看待自己的人生)

人生就是人的一生,就是那個用生命給我警示的女孩,若是上帝安排你就是為了這個,我真的感到很遺憾,因為其實你也讓我很傷感,這個社會,這個人群,就是這樣,人死了,渣都不剩,我們到底有什麼值得留下,到底應該抓住些什麼,這些我從不思考的問題,那時候的我依然很任性,不如現在,我想人生應該有所守護,有所寄托,有所安排,有所追求。可惜真的,她是你的同學,就那麼走了,之後還有各種各樣的東西,我真的說,人死休已,何苦再難為。也因為他的故事,我第一次對人性產生了質疑,真的全世界都能成為朋友麼?而我們主要說人的一生是什麼東西,就是由很多個時間,很多件事情組成的東西。我覺得如果你的世界你不懂,那麼無論如何你都隻是一個悲劇,這是從心理學的角度,盡管麵對自己是世界上最坑爹的事情,但是麵對自己,是一切強大的開始,我曾肯定過,我真惡心,我曾肯定過,我確實是虛榮,我曾肯定過,我的確有點道德問題,對於這些,有很多我拋棄了,還有很多我留下了,不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評判對錯的標準,從來都隻是在我們自己的心裏,別人說好的都隻是參考。本來想借用曾經和一個老師談過的人生,那是物理老師,是我當時候的班主任,我感覺我的每個班主任都有針對我,這太奇葩了,我很想說我是無辜的。初衷就是他覺得我是個可造之才,想讓我好好學習,這很好,不過我沒有聽。我們談話的內容,交給上帝了,不過結論還記得,於是就直接說了。那是一次論道。人生站在人生之外看人生,我們大多數人都隻是從出生到現在被強迫去做一件很莫名其妙的事,讀書,但是到了最後才發現,起碼大多數人是浪費時間,因為能讀大學的人真的不多,好的大學更少,因為不是所有人都能讀書,更不是所有人都愛讀書,所以我覺得很多人就應該很早就去學點別的東西。技能往往比文憑更加重要。因為這個結論我一直很諷刺這場人生,所以我不願意做那個成績的代號,那是一種來自骨子裏對學習的厭惡,哪怕到了最後也沒有改變,所以打小說的我確實可以打到深夜,但是學習的時候就要早睡早起。我們談論他的一生做了什麼,打算怎麼過,他說現在還能等什麼,平平淡淡等到老等到死,我們一生不管如何過,但是若我們連自己想要的一生是怎麼樣的,走一步看一步的話,這不是我覺得好的路子,不過確實有人是這麼走的,我隻是覺得他們對人生肯定沒有什麼動力可言。也許我還年輕,我叛逆的認為學習並不是一種人生,在我嚐試擁有自己的價值的時候,我就是這樣想的,我說過我討厭的隻是這種應試教育的渣渣,本質上學習這種東西,確實我還是能做好的,起碼以後學個技術是沒有問題的,在我眼裏從來都覺得有些人的確是讀個技校,跟別人讀大學是一樣的,隻是不知道自己考的怎麼樣,所以管他的。我始終認為學習是一種陷阱,若是從10歲開始我們便開始研究一樣東西,研究到19,無論是什麼我們都能成為一代宗師,而應試考試若是失敗,那麼用一無所有來形容也沒有錯。人的一生真的很短,哪怕假定我的人生能活到一百,我也度過了五分之一,而現在的我甚至才剛剛了解到人生,這確實是一個可悲,人死了就什麼都沒有了,包括希望,我們都活著是因為我們都有所希望,我的故事告訴我,有所希望的人,是應該創造什麼的,上帝隻會給我悲傷,若我想要一切,隻能靠自己的雙手,這便是我的領悟。首先我留下了一個很長的時間去思考人生,思考一切一切包括生命的意義,我覺的你們也應該去,有人說這小題大做,是麼,各有己見,總而言之我覺得非常有必要,去思考這些問題,你剩下的人生你到底想用來幹什麼,作為學生你確定要學習下去麼?作為工作人員你真的一輩子願意這樣下去,每個人都能學習,這便是上帝給於你的公平,無論你身處何境,成才隻是你一個人的事情。我的一生從來沒有上過任何與學校有關的補習班,但是單憑自己,我確實成了兩度的後進生,這不是說明我多聰明,我甚至覺得自己不夠那個小鬼聰明。這隻能說學習其實並不是一件難的事情,我說過學習的方法,但是真的不容易辦到。因為我確實不需要通過學習來得到些什麼。從一開始上大學,我就是為了學一個技術,隻要願意學的人,去哪都能學到技術,所以我從不擔心任何東西。至於如何後進我這裏也說一下目的很簡單就是給那些人希望,初中的我在初二的總之很低分,到初三的806分,高中的我從400分不到,到480多分,本來就不高,那個時候我的英語隻有70分,現在應該也是吧。也許以後的我會學會英語吧,不過那肯定是他發揮自己作用的時候。在我的想法中就是反正都是混,總不能太差了吧。我的意思隻是想說,人生不管你在何種境地,若想抓住隻是一個人的事情,一個人的事情,都是簡單的事情。因為一個人的事從來就是你足夠努力就可以了,很簡單的。人生很多時候的確應該要量力而行,若一定要成為愛因斯坦,那更多的隻是想太多。這裏是想說人生不需要放棄。也不能放棄。這裏寫幾種類型的人生以供借鑒,這也是當年我想出來的。曾經也是抉擇邊緣,最後堅定不移的選擇一個,告訴自己不後悔的走下去。人生本就隻有一個終點,無所謂好與壞。你要你堅持的走到走後,人生你自然就成功了,是不是很簡單呢?而我提供借鑒的人生有這幾種,第一種人生格局,規格式人生,第一步上學,第二步分配,第三步程序性工作,第四步等死。這是一個標準的人生。再根據自己的程序性工作,來調節自己的愛好,可能釣個魚,旅個遊,什麼的,這樣的人生其實也可以吧。不過這樣的人生第一步要走的好,起碼要是上等的好,按照比例,受教育的排行,十分之一,也就是有十個人讀書,應該有一個吧。這樣的概率挺高的。我指的不是某個學校,是某個區域。這個數字應該是比較科學的。自然是由學校很少的甚至是一個都沒有,不過受教育這種東西你想要,總是有的,跟環境的關係不多,這就是為什麼在最好的學校,我卻依然這樣,就算到了最差的學校,願不願意學好,也是你自己的事情。所以真的沒有理由放棄。這是一條好的路線。第二條路線是極端路線,從小就不學習,然後叛逆跟別人混成一波,受各種價值影響,之後混亂孤獨,之後一生潦倒無德無能。這是一種單純失敗路線。第三種路線叫做個性發展。從小就能夠有機會學習自己喜歡的東西,然後走自己的路線,這種人多數是音樂人,也許是跟著父輩的明星,就像歌星個兒子之後成了歌星。記得有一則報告一個美國明星,為了讓他的孩子出名,做了很多努力。而他的孩子最終成為了明星。當然正常一點的,就是從小就喜歡一個技術,從來就沒有上過學,德行是父母教的,技術是父母教的,出來直接就做職業。這樣的人生,應該也是不錯的。不過現在的職業,似乎都要考職業認證。當然這裏都是極端路線,不過說實在的,很多人的路線都是從中混雜著走出來的。再次分享一下我有一個同學的路線,首先她應試教育,不過初中就掛了,就去讀技校,學了一個叫做化妝的技術,後麵跑去求職。現在正在努力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