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華麗存在的樸素真相(1 / 1)

華麗存在的樸素真相

卷首語

作者:王英

今年的5月18日是第22個“國際博物館日”,我們策劃了關於博物館的封麵專題,於是開始關注、收集博物館的信息。如此時代,各種媒體對題材的高度敏感以及神速效率,博物館的素材適時排山倒海般湧來,一通突擊惡補,專題的思路愈加清晰的同時,我對博物館的認知也翻天覆地。

我想,人們對於曆史必須是無比敬畏的,“我是誰?從哪裏來?到哪裏去?”雖然是三個曠世恒久的哲學命題,但也是我們追溯曆史最根本的目的。我一直以為,博物館就是給出這三個命題答案的地方,它是一座建築,裏麵擺滿我們人類或者某一族群共同的曆史記憶,根據個體的各方差異,這些物件賜予我們的答案或昭然若揭或深晦難解。

我借助網絡,瀏覽了那些我這輩子都可能到不了的全世界不能不去的博物館,各種新形態的博物館,更順帶挖掘到從未留意過的考古新發現。我猛然醒悟,博物館,給我們的豈止隻是答案,更深刻的是真相。那些殘缺的、完整的、無以倫比的、匪夷所思的、似曾相識的“物”們,被時間和空間串聯起來,明明白白地在揭示:人類自身微弱如塵埃,再輝煌的文明,終究會被湮沒覆蓋,變成新一輪的周而複始。

現代人並不像自己宣揚的那樣強大,無所不能。甚至,也並不比祖先們擁有更先進的科技和更多的智慧。我忽然聯想到多年來振臂高呼的一個環保口號:拯救地球。嗬,恐怕地球對我們所謂的拯救不屑一顧,甚至要笑出聲來:我隻消輕輕一撚麼,一切都將從頭再來。就像,許多被粉飾的真相也在冷笑:你們真以為曆史隻會被塗脂抹粉?

所有的自以為是,對曆史的不尊重,對天地的不友善,對內核的不自省,都是在給結局加速度而已,這屬於自食惡果,一切都是自然反彈。

不是有句話麼:曆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往往當結果出現,我們才去總結。其實,博物館裏的曆史記憶一直在告訴我們真相。借用一位前輩所言:我們了解真相的目的,就是要與真相達成和解。

所以,我們要在最接近真相的地方,看個清楚,想個明白,反省是必須的,最最要緊的是及時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