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
看著李沐不驕不躁,年輕俊朗的臉龐,李斯目光複雜,不由想起了當年的自己,與之比起來,自己這個歲數的時候,絕無這等眼光,口才。
真是一個出類拔萃,不可多得的人才啊!
李斯目光炙熱,升起了愛才之心,如今他已年過五旬,若秦國統一中原,終將成就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現在若是能找到一個合適的繼承者,並加以培養,那自是錦上添花,求之不得的事情。
李斯思考了片刻,試探性地問:“李沐,我舉薦你入朝為官,你可願意?”
聞言,李沐微微一驚,入朝為官,這樣一來,他的計劃豈不是全部要打亂了。
“多謝大人看重,隻不過,小子隻是個鄉野小民,無任何官史的經驗,恐難當大任!”李沐思索了片刻,拱手一禮,婉拒道:
以為李沐隻是歉讓,那有人會把這種機會往外推的。
李斯微微一笑,繼續勸說道:“沒有經驗可以從小史做起,慢慢學習,你身懷濟世之才若無施展之處,白白浪費自己的才能,豈不可惜了?”
李斯將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在拒絕那可就要得罪人了,李沐靈機一動,想了個拖延之策,一臉感激地說:“謝大人看重,小子銘感五內,小的願為秦國盡一份綿薄之力,隻不過!”
“隻不過什麼?”李斯眉頭一皺,打斷道:
“隻不過,小的現在醉心於器,唯恐一年半載無法分心他顧啊!”李沐有些無奈地說:
“醉心於器?小道爾,棄之豈不是更善!”李斯微微一愣,皺眉問:
“大人,此言差異,器道並非小道,而是另一條通天大道。”李沐擲地有聲地反駁道:
“哦!此話從何講起?”李斯劍眉一皺,有些不悅地看著李沐。
“大人,風箱之例在前,專研器道可使國富兵強,若紙能造成,亦可普濟萬民,惠及中華!”李沐臉上故露一個狂熱的表情,補充說明道:
“‘紙’到底是何物?真有如此奇效?”李斯被李沐臉上的表情感染到了,有些好奇地問:
終於將話題引到這方麵來了,聞言,李沐眼睛一亮。
李沐掃了一眼放在李斯案前的竹簡,詢問,道:“大人,讀文記事用的都是竹簡,有沒有嫌棄過竹簡笨重,記錄篇幅過短,刻字繁瑣呢!”
“當然!”李斯不假思索地點頭道:
做為一個帝國頂層高官,事無巨細都離不開文字,自然就離不開記載文字的竹簡,一捆竹簡一兩斤重,然而記載刻錄的內容區區幾百字,不足以承擔重任,然而用縑布來寫又太貴了,李斯自然十分不滿。
“紙是一種比縑布還要薄細,卻易寫,易製,易保存,而且價格十分低廉的東西!”李沐微微一笑,解釋道:
“大人,若紙成,可以利用紙之便捷廣而用之,普及文字,教化萬民,宣導秦國治國之道,闡揚秦國之策,宣導大一統思想,紙所著之書可以是一種讓民心所向,天下歸心的利器。”李沐詳細地解釋道:
聞言,李斯麵露訝然之色,萬萬想不到紙竟是取代竹簡的東西。
這紙真有李沐說的這般神奇?如果是真的呢?那意義還真不一樣了,李斯沉默下來,皺眉思考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