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日本一度自豪的終身雇傭製什麼的,那都是黃金年代讓日本騰飛的關鍵,可是到了90年代中期,那就不得不改變了啊!到了新世紀,那日本的各種派遣工製度是越來越多,各種終身雇傭製也是越來越少!大量的新人進入了公司,那都是沒有終身雇傭製編製的“臨時工”!可以說從方方麵麵來說,這日本的經濟那都已經在被歐美各種追趕的追趕甩開的甩開!在這麼一個情況下,日本的acg產業看起來好象是在蓬勃發展,但是這acg產業畢竟不能做無根之木,那沒有了實體經濟的基礎平台,acg產業遲早也是要被別人追趕超過的!
這可不是危言聳聽!想想看日本的acg產業是什麼時候發展起來的?那都是60年代,而60年代的時候正好是日本經濟騰飛的時候,正好是日本舉辦了大運動會的時候!這時候正好就是日本的黃金年代啊!可以說acg產業那就是依托在經濟大基礎麵之下的,當基礎麵好了以後,這acg產業才開始有點滯後的爆發發展起來,當日本的經濟開始萎靡了,當然acg產業也會之後一些的開始萎靡,這是很符合原理很符合邏輯的事兒啊!在這麼一個情況下,acg產業將來會衰退,那還有什麼疑問麼?顯然沒有!
而這些年裏麵,日本一度牛逼的無以複加的動畫產業那空心化之類的現象,大家看得是越來越清楚了!一部30分鍾的動畫片一般的成本在1000萬日元左右,大部分動畫發行都是虧損的,製造商隻能通過產品內容的二次利用,比如出售影碟、授權動畫形象的使用等來解決這個問題。由於資金不足,許多中小動漫公司無法承受昂貴的計算機費用,勞動者隻能長期超時間地工作,僅獲得很低的報酬。在很多小企業中,員工沒有月工資,缺乏有保證的穩定收入,一般采取的是計件工資形式,一張圖畫單價在150到160日元之間。一般職工平均每月能夠繪製600張左右,而新職工大概在400張左右,工資極低,導致人才流失。日本動畫業離職率高達80%,動畫製作的高級人才流向遊戲產品製作業。
而且還要知道,這種計件的形式,還是沒有辦法改的!為啥?因為這麼一個形式那就是當年手塚治蟲定下來的!而日本的各種現在動畫廠商,那當年都是手塚治蟲的助手啊手下之類的出來之後自己建立的產業!所以大家都是手塚治蟲的徒子徒孫,大家當然都按照手塚治蟲這老祖宗定下來的規矩來了!為了節約成本,日本動畫公司采用了利用國外廉價勞動力的手段,所以近些年來,日本動漫產品的製作越來越多地采用了外包化的形式,即把越來越多的動畫製作過程放到了韓國、中國等國家的動漫產品公司進行。
而這麼一來呢,更是壓低了日本本土員工薪資上升的可能!到了最後,可以說是真正有才華的人,都不願意進入動畫產業來工作了。能夠進入動畫產業來工作的人呢,那基本上都是對動畫愛的很深的人——換句話說,就是宅男宅女!而這些人那是沒有什麼實際生活的!他們是不怎麼觀察外界世界也不怎麼感悟外界世界的,就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裏麵。於是他們能夠做出來什麼好動畫啊?他們做出來的動畫肯定會漸漸的跟社會脫開聯係,肯定會漸漸的沒有了生活的味道,肯定會漸漸的隻吸引宅男宅女了!這樣一來,可不是路越走越死麼?
所以聞迅說的話,那一點都不誇張,一點都不是胡咧咧,那實際上都是業內人士早就看在眼裏的東西了!隻不過大家都沒人說出來給普通老百姓知道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