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創業突圍名人堂——8位創業家的創業真經(1)(2 / 3)

阿裏媽媽就是企業學習其他企業,學習自身的結果。阿裏媽媽學習GoogleAdsense和百度,針對中小型網站及個人網站,做網絡廣告商。不同的是,前麵兩者做的是“銷售廣告”,而跟進者阿裏媽媽做的是“銷售廣告位”。Adsense針對具有一定訪問量規模的網站發布商,為他們的網站展示與網站內容相關的Google廣告,並將網站流量轉化為收入。Google根據會員網站上顯示的廣告被點擊的次數支付傭金,當某個月底傭金累計達到100美元時即可向用戶支付廣告點擊傭金。Adsense是Google一個大膽的創新,這個創新使Google的廣告觸角延伸得更深更廣,最大限度地整合了網絡資源,為Google、會員網站、廣告客戶三者之間提供了共贏的可能。

而阿裏媽媽作為後來者,吸收了Adsense核心的創新思想之後,還結合阿裏巴巴成熟的B2B以及淘寶C2C的運營經驗,做了一個類似於B2B的廣告平台。因此,阿裏媽媽亮相時,是個廣告位供需雙方的溝通平台:網站們把自己的廣告位列出來,廣告商來挑挑揀揀,看到合適的就買下來。這裏是把廣告位作為一種商品來銷售了,明碼標價,各取所需。

朝陽行業是一個美麗的神話,創業更是一個激情的故事,然而這一切要落到實處,成為一個成功的,能夠盈利,長久存在的企業,作為創業者,除了要有長遠的眼光,強大的自信之外,更要有不斷創新、不斷學習的恒心和毅力,以及麵對挫折和失敗,繼續沿著自己的目標前行的勇氣。馬雲成功了,你呢?

譚傳華創業真經:深耕小項目的典範

萬丈高樓平地起,商業界的傳奇無不發端於毫厘。 小而專也會是很好的選擇。對於小本經營的商人來說,與其發展不相幹的副業,不如把老本行做細做精。譚傳華的生意經告訴我們,行業內的不斷創新才是企業充滿活力的原動力。譚傳華在小項目創業上有一句名言:若能做到小而專、小而新、小而特、小而精,就能小中見大、以小搏大!

譚傳華出生於1957年。中國的“梳子大王”,他所創立的“譚木匠”公司,在2006年與2007年先後進入《福布斯》中國企業潛力100榜單。

作為成功企業家的他,不幸和坎坷卻充滿了他的青年時代。18歲失去右手手掌、23歲開始為期兩年的流浪,曾經想過自殺來結束苦難……務過農、賣過魔芋,賣過紅橘,賣過塑料花,開過預製板廠。1993年,36歲的他闖入木梳生產業,靠一把小小的木梳,在短短的幾年裏就打造出一個行業的奇跡。

萬丈高樓平地起,商業界的傳奇無不發端於毫厘。1982年,在外流浪兩年的譚傳華回到老家。右手失去勞動能力的他嚐試著做一些小生意,在上個世紀80年代末,他終於在賣塑料花中挖得了第一桶金——1992年的譚傳華,拿著十多萬的積蓄開始了他的木梳創作之路。

出身於木匠世家的譚傳華對木梳的製造有著特殊的情懷,更對木梳的製作有著獨特的見解。“質量就是生命”是他一直堅守的信條。1995年,譚傳華在做了兩年的木梳之後正式注冊“譚木匠”商標,成立了重慶譚木匠工藝品有限公司。經過無數次技術改革,“譚木匠”獲得了較好的市場知名度。而這時技改之前的15萬把積壓木梳卻成了一個難題。一方麵想把他們及時變現,一方麵又擔心質量問題影響自己的品牌,譚傳華麵臨著一道選擇題:以成本價賣掉30萬元的木梳,或者將它們付之一炬。譚傳華認為:“市場總量在那兒,15萬把不是一個小數目,這種產品賣給15萬個客戶,我的好產品就少了15萬個購買機會。15萬個消費機會一旦被這批劣質品占去,今後人們就再也不會買譚木匠梳子了。西方還有個調查數據,廣告宣傳每100人知曉你的產品,隻有5個人來購買;口碑宣傳每100人知曉你的產品,就有92人來買。這是多麼大的懸殊!如果有15萬人因此對‘譚木匠’產生了不好的看法,這筆損失是無法用金錢計算出來的!”譚傳華的這一想法受到了公司其他管理者和員工的質疑:彙票和貸款即將到期,陷入資金缺口的譚木匠真的很需要這筆錢。而最終15萬把梳子還是被扔進了熊熊烈火中。正是因為有了對質量要求苛刻的譚傳華,有了火燒梳子事件,才有了“譚木匠”在人們心中的良好的形象。

創業中可能麵臨無數的問題,而每一個問題對於創業者來說都是一次挑戰。事業剛剛起步的譚傳華遇到了資金問題。承諾貸款給他的銀行突然變卦了,沒有足夠的現金流,企業的生產無法繼續。1997年8月,身陷困境的譚傳華獨辟蹊徑,在重慶一家報紙上打出廣告:譚木匠工藝品有限公司招聘銀行。民營企業招聘銀行,在當時的中國是從來沒有發生過的事,全國乃至世界的媒體蜂擁而至,爭相報道此事,並隨後在金融界、企業界引發了一係列關於“銀企關係”的大討論。在媒體的聚焦下,很快有銀行主動上門為“譚木匠”解決了這一難題。而譚傳華在這場銀企大戰中收獲的不僅僅是充足的資金,更是不斷高漲的聲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