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一家商店,並不隻是進貨、與顧客周旋,或是商品陳列這些乍看之下輕鬆愉快地工作,其實接下來還有很多麻煩的事等著你。比方說收貨(當然也包含包裝箱的處理)、點貨、商品標價、庫存管理、打掃乃至於資金的運籌等等,這些都是開店的必要工作。
就拿必須與顧客接觸的銷售活動來說,本來應該每天都保持愉悅的心情,但並非每位顧客都很講理,於是難纏的客人就成了煩惱的根源。商品的陳列也是一樣,好像不管怎麼擺放,都覺得不太對勁,甚至讓人感到失望。
不過,如果做的是自己喜歡的事,則又另當別論了,即使需要努力鑽研也不會厭倦,工作上的辛勞也成了小事一樁,很容易撐過去。
相反的,明明不想做,卻因為別人的勸說,或撿現成便宜貿然開店,最後往往會走上失敗的道路。這種人當初之所以會開店,往往不是出自本身強烈的願望,所以當經營稍有不順,便會產生厭煩的心理,並很難堅持下去。
以前,有個從事雜貨批發的人曾告訴朋友這麼一則故事,他說:“我知道有家店,它的地點差,麵積又小,經營得很吃力,於是我常勸那家店的老板趁早把店收起來,至少可以留點老本。可是那個老板每次都很認真地回答:‘我也知道,但我就是喜歡這樣的工作!’最後沒有辦法,隻好改為支持他。”
就像這個例子中的老板,可以憑著一股由衷的熱誠,說服對其前途有質疑的批發商,拉攏他轉而支持自己。
贏得家人和朋友的支持
對於開店這件事,身邊的人,如配偶、孩子、父母、朋友,他們持何種態度?是無怨無悔全力支持?還是拚了命反對到底?
尤其是每天跟你一起生活的家人,他們的生活一定會因為開店而受到影響。比如辭掉原先的工作,家中馬上會失去一份固定收入;開店以後家事不是做得馬虎草率,就是別人休息時你卻必須顧店,不能陪伴家人。
而家人一旦反對開店,就將直接對你的開店計劃造成壓力。
況且,理想與現實通常有段距離。並不是說心裏想著要成功,就一定能夠成功。除此之外,不管是開哪種店,打從開張就持續熱賣的例子更是少之又少。
在旁人眼中,也許經營已經步上正軌,但實際的收益卻不如預期,而且要回頭已是難上加難。這種名實不符的現象,據說每三年會出現一次。
遇到這樣的低潮時,如果最親近的家人和朋友能夠適時給你鼓勵:“再苦也是自己選擇的,再試試看吧!”我想任何人都會願意再拚一次的。
所以,當你決定開店時,首先要和家人及朋友徹底溝通,取得大家的支持,讓自己有個堅強的後盾。
盤點現有資金
一般來說,除了開店資金,最起碼需準備三個月,甚至半年的周轉金,才足以應付各種包括進貨成本在內的支出。
有一次我去采訪一家服飾連鎖店總公司,當時我曾提出一個問題:“請問貴公司對加盟店老板有什麼要求和條件?”結果對方毫不猶豫地回答:“他必須對我們的產品了如指掌,並且耐性強,擁有充裕的資金。”
當時我認為前兩個條件是理所當然,隻是不明白為什麼“資金”那麼重要。對方的說法是:開店花錢是不可避免的事,你必須找到一個絕佳的地點,而且不可能單打獨鬥,一定要聘請人員幫忙。
為了營造店內氣氛,耗材和裝飾品這些商品外的開銷也絕對少不了。
又譬如商品展示會,與其由店主獨自采購,倒不如休息一天,全體員工一塊兒去,藉此凝聚大家的智慧,共同找出具有賣點的東西。如此一來,既可以避免因錯誤判斷造成商品滯銷,同時也能鼓舞員工的士氣。
所以,資金愈多就愈有生存的空間。在商場上,各方麵能力如果相當,接下來就比誰手中的錢多,誰錢多誰成功的機會就愈大。
原來如此!事隔多時,現在我也同意他的看法。
想自行創業的朋友,比較穩健的做法是累積足夠的金錢,並切實研究過開店和商品的知識,把資金與心理都充分準備好之後再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