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1368-1644年[1])是中國曆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封建王朝。[2]曆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國祚276年。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明初定都於應天府,1421年遷都至順天府,而應天府改稱為南京。[3]因明朝的皇帝姓朱,故又稱朱明。[4]明朝前期綜合國力強盛,經過幾個盛世,國力達到全盛,疆域遼闊。[2]中後期由於與政治腐敗導致國力下降。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思宗朱由檢於煤山自縊,明亡。隨後,滿清入主中原,1662年永曆帝朱由榔被殺,1683年清軍占領台灣,明鄭結束。明朝商品經濟發達,出現商業集鎮和資本主義萌芽。文化藝術呈現世俗化趨勢。明朝是中國繼周朝、漢朝和唐朝之後的繁盛黃金時代,史稱“治隆唐宋”、“遠邁漢唐”。大明,無漢唐之和親,無兩宋之歲幣,天子禦國門,君主死社稷,為後世子孫所敬仰。1464年明英宗去世後,朱見深即位,即明憲宗,年號成化。[28]明憲宗為於謙冤昭雪,恢複代宗帝號,平反奪門一案,人多稱快。又能體諒民情,勵精圖治,儼然為一代明君。琉球、哈密、暹羅、土魯番、撒馬兒罕等國紛紛入貢。[16]但好景不長,其本人口吃內向,因此很少廷見大臣,終日沉溺於亦妻亦母的萬貴妃,[31]寵信宦官汪直、梁芳等人,晚年好方術。[16]以至奸佞當權,西廠橫恣,朝綱敗壞,民不聊生。明憲宗直接頒詔封官,是為傳奉官。這使得傳奉官泛濫,舞弊成風,直到明孝宗才全被裁撤。他也是皇莊的始置者。該舉措事實上鼓勵豪強門閥兼並土地,危害不淺。[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