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鬼夢入懷(1 / 3)

(新人,求點擊、推薦、收藏)

“這,這是怎麼回事……難道剛才的夢是真的?”

葉寧瞪大眼睛,呆呆望著放在枕頭上方的那本《聊齋誌異》,腦中一片空白。

剛從夢中醒來的他發現自己做了一件在現實世界裏極端不可思議的事情:用鼻子嗅出了那本《聊齋誌異》的內容!

現在,那本《聊齋誌異》就好端端地擺在那裏,他並未翻動,可是他敢百分百確定,對於這本書上的每一頁內容,他都了如指掌且分毫不爽。

他這麼有把握,原因無他,隻因此刻在他的腦中有一本和眼前封皮一摸一樣的、虛擬化的《聊齋誌異》。

這絕不是幻覺,因為隨著葉寧的意識流轉,這本書可隨意翻動,且每頁文字都曆曆在目。

為什麼會這樣?

葉寧皺眉想了一會兒,最後確定,那是因為自己醒來時,為了伸一個舒服的懶腰,所以他那時正好閉著眼睛側著頭對著這本書的方向大力呼吸了幾下,隨即就感覺到從床頭那本《聊齋誌異》上飄出了一股莫名的香氣,隨後,他分明感到這香氣鑽入了他的大腦,最後,這香氣就在他的腦海裏幻化成了這本虛擬的、能隨他的意識翻動的《聊齋誌異》。

至於說到為什麼會發生“嗅書”這種事,則完全是因為剛才那個怪夢了。

要說這怪夢,那還得從葉寧現如今的生活說起。

葉寧今年二十有四,大學畢業將近一年,和大多平凡的同齡人一樣,人生才算起步,沒人買沒根基,所以還在“溫飽”這條起跑線上掙紮。

白天,他在江城一家極具規模的大型婚慶禮儀公司當文字編輯,每日為婚慶典禮程序詞極盡鋪陳華麗的甜言蜜語之能事,臉不紅心不跳地謳歌著自己從未嚐試過的愛情和婚姻。

因為還在試用期,所以每月收入不過兩千出頭,僅夠養活自己而已。

所謂“人無外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所以此外他還兼職做幾份家教,可惜賺來的“草料”少得可憐,也沒見著給葉寧的鍋裏增添幾點解饞的油星兒,若是指望以此讓他的錢包鼓起來,那就隻能換成零錢了。

可就這樣,葉寧也已經很滿足了,甭管多少,好歹多份“收成”,這就是偏得,就應該感謝老天爺,畢竟,這份收入並不穩定:他又不是在職教師,教學經驗好似和尚頭上戒點兒,怎麼算都少得可憐,對考試走向也研究的不多,願意雇用他的大多是些看他要價不高想貪小便宜的家長,再不就是想找個人看著自家淘氣孩子能認真完成作業的父母。

簡單說,他這家教類似於鍾點工式保姆,也就是混生活。

可要說葉寧隻是一味地蠅營狗苟混生活,那肯定是冤枉他了,雖說現實冷峻似冰山,殘酷如戰場,可他心中還有著一份對夢想和愛好的堅持:他一直想成為一名有影響力的網絡小說作家,而且葉寧並非空想,自大四起,他始終付諸行動。

和所有在玄幻文學網站上碼字的兄弟們一樣,他想成為“大神”,不僅僅因為“大神”有著豐厚的收入,更重要的是他熱愛碼字,喜歡把自己的創意變成文字流淌出來。

於他而言,和一大群真心真意關注自己作品的書友一起在書中翱翔,接受批評和意見,分享快樂和想象,那是一種無上的精神享受,超越任何物質所能帶來的歡愉。

他不怕辛苦,也很有毅力,實際上早在學生時代,他就具備了吃苦耐勞這種在如今的年輕人中間很顯得稀缺的品質。當然,這還得感謝他的那位學曆不高卻很會教育孩子的父親。

因為父親的“強迫”,他自幼一直跟隨父親幹農活,就是後來上了高中住校不時常回家,父親也每年要他種幾天地,為的就是讓他知道,天底下最辛苦的是農民,身為農民的兒子,不管他日後做哪一行,都不該叫苦。

父親的這個教導,他會牢牢記一輩子。

沒有天災人禍,人本就該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所以,就得勤奮,就得多種幾畝地,多種幾種莊稼,那樣一年到頭才有好收成。

身懷這種教導的葉寧,在被時光洗去少年時代的飛揚跳脫後,就自然而然地逐漸蛻變成一個性子沉著安靜又韌性十足的人,在大學時代接觸到網絡文學後很偶然又很必然地愛上了寫書碼字。

他覺得碼字就像在耕地,開始的時候也許收成有好壞,但隻要勤奮,就可以把“土地”養肥,不停地耕種下去,早晚會豐收的。

很多時候,他看著那一行行文字就像是自而是就熟悉無比的整齊的地壟溝,那裏麵裝滿了生機與希望。

或許正是因為這種性格和想法,才能夠支撐他堅持充分利用不多的工作空閑去碼字,上周剛完本。雖說新人新書反響不大,收入不高,但這次試筆讓他趟出了很多寫小說的門道,更重要的是認識了許多書友,得到了別人的鼓勵和肯定,這可比收入還重要。

關於寫書,他一向有一個理論:哪怕是大神,如果一不小心“馬失前蹄”寫壞了某個章節而被書友非議,即便收入不減,想必內心也不會快樂,那種感覺很像好兄弟因為某件小事兒鬧意見,心裏別扭著呢。

如今有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他的書,自然令他興致高漲,開始計劃開第二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