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能出兩百塊。”
“八百!”
“最多五百,您看賣不賣吧!”
“行,成交!”攤主知道這已經差不多到了客人的底線,而且這是他收書的添頭,一分本錢沒花。
看攤主答應得爽快,美麗知道自己還是把價喊高了,當了一回肥羊,不過美麗覺得就衝那字,她也不虧了。
美麗掏出錢做出肉疼的樣子遞給攤主,然後轉身快步離開了小攤,倒也不全是假裝,她確實有些心疼,總共也隻帶了一千塊來的,就這一下一半就沒了,所以更急切地想弄清楚這到底是誰的書法真跡。
美麗急匆匆回到了寢室,讓意識進入係統模擬空間,係統已經完全破解了這個書法家完成這幅作品時用到的所有技巧,了解了這些,再結合美麗在網上查到的信息,美麗基本上確定了這竟是明代中期書法主將祝允明的真跡。
說到祝允明可能讓人有些陌生,但他還另有一個號,即枝山,原來他就是與唐伯虎齊名的祝枝山,曆來有“唐伯虎的畫,祝枝山的字”一說,可見祝枝山的書法有多麼受人喜愛。
弄清楚了作者,美麗對那張讓她一見就難以割舍的字稿更是來了興趣,急著回到了係統模擬的空間。
係統空間裏,模擬出的祝枝山大師,正給美麗講他的書藝思想,即“性功須並重,超然出神采”,祝枝山以為好的書法要寫出神采,而要達到這個目標,必須“性”、“功”並重。
其中,“性”指的是人的精神境界,“功”指的是書法創作的能力和功夫。他認為隻有功力而沒有精神境界,就不能寫出神采,而有了高尚的精神境界,如果沒有表達的功夫,神采就不能實在地顯露,兩者不可缺一,必須兼備。
對祝師揭露的這一藝術創作規律,美麗回想自己的書法學習之路,想到自己之前就是在精神境界方麵有了提高才能突破中級書法,於是深以為然,聽得更認真了。
對於“功”,祝師認為要向前人學習才能得到,並強調必須沿晉遊唐,他認為書理極於張芝、王羲之等,後人隻是遵循他們的法則,在根本上已經不能改變。
緩了緩,又接著道“唐代還能循前人之理按法則來寫,宋初還不是很差,宋中期仍有可取之處,而後便大變傳統,古法遭到敗壞,大多流於惡怪!”聲音慷慨激昂,顯然是氣急。
讓美麗也跟著憤慨起來,又覺得驚奇,係統模擬的人物居然連感情也複製了,不過想到祝師講的“功”和“性”,美麗也釋然,缺少了精神感情而隻有書法功力的大師,也就不再是大師了。
又聽祝師接著說道“到元代又趙孟頫扭轉時風,複歸晉唐,但又太過迷信前人,缺少了個性。所以要知書法的本來必須向晉唐學習,但在學習和熟悉了傳統之後,必須要大膽創新使技法有獨到之處。”
美麗現在還不太清楚祝枝山的書藝思想對她究竟造成了多麼深遠的影響,可以說她後來的書法之路之所以那麼順暢,這節課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而美麗現在隻覺得,這節課讓自己茅塞頓開,對自己今後該如何學習書法,好像有了個方向,然後美麗在疲憊和滿足中沉沉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