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5章 行動合格,能力過硬——成為卓越人士才是真的成功(2)(1 / 3)

2007年第六次大提速時,為了實現自己負責的提速區段“零死亡”目標,馬漢偉不分晝夜地在線路上巡查,逐個查看區段內的隱患及修補護攔情況,及時檢查保安是否到位、設施設備是否完好無損,以確保線路安全保障。

2007年6月,在工作崗位上病倒的馬漢偉在醫院檢查出膽囊總管破裂,因病情嚴重而進行一次手術。不到一個月馬漢偉就悄悄地走上了工作崗位,教導員發現馬漢偉在焦熱的7月天裏檢查線路,一下子火了說:“這麼大的太陽,你又剛動完手術,誰讓你出來了!不是跟你說了高溫期間到駐站點檢查落實保安的責任就行了嗎?!”馬漢偉堅決地說:“現在是特殊時期,我必須到崗,你怎麼能讓我休息呢?”發火後的教導員,搖了搖頭,卻又被他深深地感動著。

馬漢偉在小站的30年間從沒請過一次假,就是兩次做手術也都是利用年假休息。30年間除了一次去領勞模榮譽,馬漢偉從來沒有離開過小站。他的家人早都全部搬到海寧市區了,隻有他依然堅持一個人住在斜橋。“我待習慣了,我愛這個地方。”

馬漢偉在斜橋一駐就是30年,斜橋站的職工換了一茬又一茬,旅客走了一批又一批,小站改建了一次又一次,而隻有馬漢偉像個路標一樣始終默默地矗立在斜橋站的站台上,巋然不動。因為馬漢偉把斜橋當成自己的家了。

勞動模範馬漢偉一心撲在鐵路上,他憑借對崗位的熱愛和耐得住平凡的品質,創造了從平凡走向卓越的不凡人生。

耐得住寂寞是一個人的品質,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它需要長期的艱苦磨煉和凝重的自我修養並加以完善。耐得住寂寞是一種對價值觀的深刻認識和致力於社會服務的具體表現,而耐不住寂寞往往是自私自利思想的一種浮躁體現。

出名不是為了得利,保持一顆平常心

【解放軍精神】

狼牙山五壯士葛振林作了那麼多次報告,卻從沒有拿過人家一分錢、吃過人家一頓飯。更感動人的是,他作報告從沒要人家的車接送,都是自己拄著拐杖走,他不追名求利,始終保持著一顆平常心。

2005年3月21日23時10分著名抗日英雄、狼牙山五壯士之一的葛振林老人因病搶救無效,在湖南衡陽逝世,享年88歲。

1941年9月21日,隨著五位八路軍戰士在狼牙山上的縱身一跳,曆史就把他們定格到了中華民族英雄的行列中,成為民族大無畏氣概的一種代表。幸存下來的葛振林和宋學義,一夜之間從默默無聞的一名普通戰士,變成了威震海內外的壯士。

葛振林傷愈歸隊後被保送到抗大二分校學習深造,軍校畢業後回部隊任排長,屢立戰功。後來,又先後擔任參謀、連長等職。新中國成立後隨軍南下,在中南地區參加荊江分洪建設,曾擔任湖南省公安大隊副大隊長、省軍區警衛營長、湖南省衡陽縣武裝部副部長、衡陽市武裝部副部長、衡陽軍分區後勤部副部長等職,1955年被國防部授予少校軍銜,曾受到毛澤東、江澤民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1982年離休,享受正師級待遇。

葛振林離休後,繼續發揮餘熱,每年新兵入伍、老兵退伍時,他都應邀到部隊作傳統報告,而且他還擔任了衡陽市10所學校的校外輔導員。據不完全統計,僅1987年到1994年,葛振林就為中小學生作報告68場,直接聽眾達2萬餘人。他還應邀先後到10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部隊、機關、學校和廠礦義務作革命傳統教育報告400餘場。

令人感動的是,葛振林作了那麼多報告,卻從沒有拿過人家一分錢、吃過人家一頓飯。更感動人的是,他作報告從沒要人家的車接送,都是自己拄著拐杖走。說到用車,小孫子突然發燒,他都不允許家人要車,而是讓兒媳婦背著孩子坐公共汽車。

一個人做點好事並不難,難的是堅持不懈地做了幾十年。難得的是做了英雄之後,還能保持一顆平常心,不居功,不自傲。這些,葛振林都做到了,並且一直做到生命的最後一分鍾。

工作中,保持不計較得失,不苛求回報的平常心也是非常重要的。所謂平常心,就是既能不甘人後、壓倒一切,又能虛懷若穀、大度包容,麵對各種紛爭,以從容平淡的心態麵對。

在奧運會上奪得金牌的冠軍,接受媒體采訪時,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保持了平常的心態。的確,在競技場上保持平常心態,能使競技者超水平發揮,取得更為優異成績。在工作中也是這樣,隻有保持平常心,我們才能保證自己工作的高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