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找到一份工作。起初薪水並不高,幾年之後,他籌組懷特維第一國家銀行,並任總裁。其後他當選為市長,經營許多成功的企業。他的目標定得很高,要在50歲以前賺得足夠的財富,之後退休。結果,他提前6年做到,44歲就退休了。現在,李·布雷克森全力幫助歐洛·羅勃主教傳福音,過著充實的生活。
也許很多人一出生就已經進入了命運的敗局,與那些出身高貴的人相比他們落地的那一刻就輸在了起跑線上。他們沒有父輩的後台,沒有優良的教育。麵對糟糕的戰局,我們是繼承父輩的貧困潦倒,還是選擇大膽戰鬥為改變命運而奮鬥?當然是選擇後者。為什麼要聽從命運的安排?誰說陷入敗局就一定會輸?即使是再糟糕的敗局,我們也要敢於贏得勝利!我們無法改變自己的出身,但是如果不敢改變、不敢贏得勝利的話,我們永遠都會處於社會的最底層。反正也是一無所有,也不在乎會失去什麼,何不大膽投入命運的戰鬥之中,勇敢地搏擊一把?大膽地贏得人生的勝利!
不學習就把軍籍交出來:學習不是請客吃飯
【亮劍精神】
“點上誰去學習誰就得去,想不去也行,把軍籍、黨籍交出來。”即使是再優秀的軍事將領,也要不斷學習,因為劉伯承很明白:勝利隻是一時的,隻有不斷學習才能做常勝將軍。
李雲龍沒盼到去朝鮮作戰的機會,卻得到去南京軍事學院學習的通知,這使他大為惱怒。
煩歸煩,去還是要去的,也不敢不去,原因很簡單,南京軍事學院是他在八路軍一二九師時的老師長劉伯承親自組建的。劉伯承太了解這些沒受過正規軍事教育的將領了,大多是紅小鬼出身,年歲說老不老,說小不小,都在三四十歲之間。論職務,都在軍師級、兵團級之間,說起軍事理論,沒幾個明白的;若論打仗,幾乎個個戰功累累,有指揮大兵團作戰的實踐經驗。在劉伯承看來,這些將領都是些刺兒頭,個個都自我感覺良好,認為老子們打垮了八百萬國民黨軍還學什麼?劉伯承早想到這兒了,他給各部隊下了死命令:“點上誰去學習誰就得去,想不去也行,把軍籍、黨籍交出來。”這命令很厲害,好像是專門為李雲龍這號人準備的,各野戰軍都有些這樣的人,誰敢不去?
即使是再優秀的軍事將領,也要不斷學習,因為劉伯承很明白:勝利隻是一時的,隻有不斷學習才能做常勝將軍。
西門子的員工手冊上很明確地寫著:員工必須努力進取,具備很強的學習能力、觀察能力,理解公司的核心價值觀,融入公司的文化氛圍;保持自然學習狀態,針對自身素質對症下藥,把自己培養成公司不斷發展所需求的人才。在微軟,比爾·蓋茨認為職位意義上的培訓隻是員工終身學習的一種方法,70%的學習在工作中獲得,20%的學習從經理、同事那裏獲取,10%的學習從專業培訓中獲取。
據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的一項調查發現:半數以上的勞動技能在短短的3~5年內就會因為跟不上時代的發展而變得無用,而以前這種技能折舊的期限則長達7~14年左右。現在職業的半衰期也是越來越短,所有的高薪者若不學習,無需5年就會再次變成低薪者。
就業競爭激烈是知識折舊的重要原因。據統計,25周歲以下的從業人員,職業更新周期是人均一年零四個月。比如,當10個人隻有1個人擁有電腦初級證書時,他的優勢是明顯的,而當10個人中有9個人擁有同一種證書時,那麼原有的優勢便不複存在。未來社會隻有兩種人:一種是許多工作在等他選擇的人,另外一種是找不到工作的人。在風雲變幻的職場中,思維活躍、能力超強的新人或者經驗豐富的業內資深人士不斷地湧入你所在的行業或公司,你每天都在與幾百萬人競爭,因此你必須不斷提升自己的價值,增加自己的競爭優勢,學習新知識並在產業當中學到新的技能。也就是說,如果你停止學習,那你將無法永遠保持優勢。
如果你已工作數年,自認“資深”,也不要倚老賣老、妄自尊大,否則很容易被淘汰出局。到時即使你是老板跟前的紅人,老板也會為了公司的利益舍你而去。
在競爭激烈的今天,隻有不斷學習才能為你的事業成功增加砝碼。
在英特爾,每個新員工都是立刻投入職場。他們必須在開放的環境裏,快速學習別人的經驗,以迅速解決自己手頭的問題。英特爾創始人葛洛夫認為,最重要的東西是一個人的學習速率,而非他的經驗。學習速率快的人,一旦授予更高的職位,給予更大的挑戰,他便會以更快的速率學習,往往就能達到目標。